过杏溪寺寄姚员外

门径众峰头,盘岩复转沟。

云僧随树老,杏水落江流。

峡狖有时到,秦人今日游。

谢公多晚眺,此景在南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山路绕过众多山峰顶,曲折盘旋又沿岩石下到沟底。
云中的僧侣随着古老的树木修行,杏花春水最终汇入大江向东流去。
峡谷中的猿猴偶尔会来到这里,如同昔日避世的秦人在此悠游。
谢灵运常在傍晚时分远望,如此美景恰似他在南楼所见的情景。

注释

门径:山路入口。
众峰头:众多的山峰顶部。
盘岩:沿着岩石盘旋。
转沟:转向山沟下行。
云僧:居住在高山云雾中的僧人。
随树老:伴随着古树一同历经岁月。
杏水:杏花盛开时节的溪水。
落江流:最终流入大江。
峡狖:峡谷中的猿猴。
有时到:偶尔会来到。
秦人:此处比喻避世隐居的人。
今日游:如今在这里游览。
谢公:指谢灵运,南朝著名诗人。
多晚眺:常在傍晚时分远眺风景。
此景:这样的景色。
南楼:一个观景的地点,代指高处的楼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门径众峰头,盘岩复转沟"一句,以层叠的山峦为背景,设定了一个幽深曲折的空间布局。"云僧随树老,杏水落江流"则描绘了一幅云游四海、僧侣静坐之景,同时通过“杏水”点明了诗人所处之地。"峡狖有时到,秦人今日游"表达了山中偶尔有猿猴出没,以及古代秦人在此地游历的历史回响。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关注个人情感和对景观的欣赏。"谢公多晚眺,此景在南楼"则透露出诗人可能是在某个高处,如南楼,长时间地凝视着眼前的风光。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和抒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致描摹,以及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李常侍书堂

结构因坟籍,檐前竹未生。

涂油窗日早,阅椠幌风轻。

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

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一)

香花怀道侣,巾舄立双童。

解印鸳鸿内,抽毫水石中。

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

又似朝天去,诸僧不可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二)

官辞中秘府,疏放野麋齐。

偃仰青霄近,登临白日低。

折腰窥乳窦,定足涉冰溪。

染翰挥岚翠,僧名几处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三)

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

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

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