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路菊花

袅风惊未定,溪影晚来寒。

不得重阳节,虚将满把看。

神仙谁采掇,烟雨惜彫残。

牧竖樵童看,应教爱尔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微风吹过,我心尚未平静,傍晚的溪水倒映出寒冷的影子。
无法等到重阳节,此刻手中握着的菊花虽满,却徒有其表。
谁会是那神仙,采摘这凋零的菊花?在烟雨中更显得珍惜。
农夫和砍柴的孩子们看着,他们可能会因为爱花而难以割舍。

注释

袅风:微风。
惊:使...惊。
未定:尚未平静。
溪影:溪水倒影。
晚来寒:傍晚的寒冷。
不得:无法。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虚:空。
满把:满手。
看:欣赏。
神仙:传说中的仙人。
采掇:采摘。
烟雨:烟雾般的细雨。
彫残:凋零。
牧竖:放牧的孩子。
樵童:砍柴的孩子。
看:看。
应教:应该。
爱尔:爱花。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季村路菊花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

"袅风惊未定,溪影晚来寒。" 这两句表达了初秋时节,微风轻拂,尚不足以撩动心绪,但已能感到凉意渐生,溪水旁边的树影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清冷。

"不得重阳节,虚将满把看。"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为重九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在这一天,人们有登高望远、赏菊花、吃糕等习俗。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阳时节的期待和对菊花盛开景象的细腻观察。

"神仙谁采掇,烟雨惜彫残。" 这两句描写了在烟雾蒙蒙的气氛中,偶尔飘落的小雨让人不忍心去采摘那些尚未完全盛开或已有所损伤的菊花。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追求永恒之美的意境。

"牧竖樵童看,应教爱尔难。" 最后两句则转向了村野生活的一幕,牧童和樵夫在观赏菊花,他们或许需要被教育去欣赏这种简单而纯粹的自然之美,因为在忙碌的劳作中,这份闲情逸致并不容易得到。

整首诗通过对秋风、溪影、菊花、烟雨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静谧、温馨且充满生活哲理的村野图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好场景的细腻感受和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38)

崔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进士,曾任棣州司马。他善于撰写杂文,诗作以绝句成就最高,今存诗十六首。他的诗作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托物言志,意境深远。据阿袁(即陈忠远)先生《唐诗故事 .谢诗差幸人原谅 ——谢罪诗真是戒酒良方》记载,由于自身经历的缘故,后来还写诗谢罪而戒酒了呢,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肃然起敬的事儿了

相关古诗词

和友人题僧院蔷薇花三首(其一)

何人移得在禅家,瑟瑟枝条簇簇霞。

争那寂寥埋草暗,不胜惆怅舞风斜。

无缘影对金尊酒,可惜香和石鼎茶。

看取老僧齐物意,一般抛掷等凡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友人题僧院蔷薇花三首(其二)

忍委芳心此地开,似霞颜色苦低回。

风惊少女偷香去,雨认巫娥觅伴来。

今日独怜僧院种,旧山曾映钓矶栽。

三清上客知惆怅,劝我春醪一两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友人题僧院蔷薇花三首(其三)

露香如醉态如慵,斜压危阑草色中。

试问更谁过野寺,无憀徒自舞春风。

兰缸尚惜连明在,锦帐先愁入夏空。

一日几回来又去,不能容易舍深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岳阳云梦亭看莲花

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

清明月照羞无语,凉冷风吹势不禁。

曾向楚台和雨看,只于吴苑弄船寻。

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苦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