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注释

问君:词人自问。
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
乍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
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归:乘春而归家。
松花:松花江。
啼鹃: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鉴赏

这首词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团聚的渴望。"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句直抒胸臆,询问为何轻易地承受离别之苦,暗示了分离的无奈与不舍。"一年能几团圆月"进一步强调时间的宝贵和团圆的难得,反映出诗人对相聚时光的珍视。

接下来的"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通过描绘春天将逝、杨柳飘絮的景象,寓言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和对故乡春色的怀念。"春归归不得"表达了主人公无法回归故园的遗憾,"两桨松花隔"则以江上松花的阻隔象征着现实中的距离和难以逾越的阻碍。

最后两句"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运用了自然景物和啼鹃的意象,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广阔的自然之中,旧日的记忆如同随寒潮退去,而杜鹃的哀鸣则象征着无尽的思念和未能消解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菩萨蛮》以简洁的词句,细腻地刻画了离别后的相思之情,展现了纳兰性德深沉而感伤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

梁燕自只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朔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