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翼甘圃

老圃君何学,中心切养亲。

从来啜菽处,便作采兰人。

百行当无愧,三牲未足珍。

孝廉方察举,勉勉讵长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老圃先生您为何学习,心中挂念的是赡养双亲。
自从来到种菜的地方,你就如同采摘兰花的人一般。
众多美德中应当无愧于心,祭祀的牛羊猪不算珍贵。
孝顺廉洁的行为正被选拔,努力进取怎能长久贫穷。

注释

老圃:指种菜的老者。
学:学习,这里指修行或提升自我。
中心:内心,核心。
养亲:赡养父母。
从来:自始至终。
啜菽:吃豆类食物,象征简朴生活。
采兰:比喻高洁的品行。
百行:众多的德行。
三牲: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
孝廉:孝顺廉洁的品德。
察举:由地方官员考察推荐给朝廷。
勉勉:勤勉努力。
讵:岂,难道。
长贫:长久贫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个名叫老圃君的人的崇敬之情。开篇即提到“老圃君何学”,表明对此人的品行和修养颇感好奇。紧接着,“中心切养亲”指出这个人心地善良,特别重视家庭关系和孝道。

“从来啜菽处,便作采兰人”一句,则形象地描绘老圃君在田间劳作时,即便是简单的饮食,也能如同采撷兰花般自得其乐,体现出一种超脱物欲、乐于平淡生活的情操。

“百行当无愧”表明诗人认为老圃君在各种行为上都能够做到无愧于心,不辱使命。紧接着,“三牲未足珍”则指出即便是祭祀祖先的重要礼物——三牲(指牛、羊、猪),在他眼中也不过如此,显示出老圃君对待物质财富的淡然态度。

“孝廉方察举,勉勉讵长贫”两句,则表明诗人认为老圃君之所以能够受到孝廉(古代选拔孝子、廉吏的一种制度)的推崇,是因为他的勤劳和清贫。这里的“勉勉”一词,传达出一种持续不断的努力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老圃君品行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这个人理想化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其生活态度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答丘寺丞示月蚀诗

一夜吟公月蚀诗,睡魔惊走醉魂飞。

如将混沌重区别,要使君臣有等威。

天道至高全指掌,古人虽死合知非。

相思无计能相见,何日轩车向北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答张鬷嘏

几年江外恣荒唐,偶脱荷衣觇国光。

自是狂言无可择,敢嗟贤路有相妨。

谩将文史为生业,已约渔樵共醉乡。

多谢故人贻绝唱,爰居宁解听铿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葛陂逢何道士

十数年前别我行,相逢犹是旧颜形。

琴声渐古听来淡,药味虽凡试最灵。

出有酒钱天下富,住无家地浪头萍。

神仙可学应须学,万里蓬莱一点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谢宋屯田见示永平录海南编

多少儒衣只假涂,贵来谁肯更观书。

其间或以文争胜,未见如君识有馀。

长把六经为准的,最应三代是权舆。

可怜后世名空在,直钓而今岂得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