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社纪事

山行复出山,远见溪云起。

阿猴当中权,阛阓列村市。

城门固鱼钥,修篁如列雉。

编茅备堂奥,削土崇阶戺。

天使持节来,骢马历至止。

番目为我陈,此社非他比。

素称物力饶,众社归经纪。

年来生齿繁,不复追前趾。

我为番目言,物盛难可恃。

应须敦俭约,慎勿踵奢侈。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区巡访时所见的景象与社会状况,充满了对当地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首句“山行复出山,远见溪云起”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最终又回到了山外,远处溪边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阿猴当中权,阛阓列村市”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间村落的布局,如同猴子占据中心位置,四周则是排列有序的集市,生动展现了山村的特色。

“城门固鱼钥,修篁如列雉”则将视线转向了村落的入口,城门坚固,如同锁钥般保护着内部的安全,而周围的竹林则排列整齐,仿佛是守卫的士兵,既体现了安全的保障,也暗示了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编茅备堂奥,削土崇阶戺”描述了村落内部的建筑布局,茅草覆盖的房屋,堂室宽敞,台阶高耸,展现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和建筑技艺。

“天使持节来,骢马历至止”描绘了官员来访的情景,以“天使”和“持节”这样的词汇,强调了来访者的身份和权威,同时“骢马”作为交通工具,进一步凸显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性。

“番目为我陈,此社非他比”表明了番目(可能指的是当地首领或代表)向作者详细介绍了这个社群的特点,强调了其与众不同之处。

“素称物力饶,众社归经纪”指出这个社群一直以来都以丰富的物质资源和良好的管理著称,与其他社群形成对比。

“年来生齿繁,不复追前趾”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增长导致的社会变化,不再像过去那样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

“我为番目言,物盛难可恃。应须敦俭约,慎勿踵奢侈”是作者对番目的建议,强调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应当保持节俭和简约的生活态度,避免过度奢侈,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发展的深思熟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山区村落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还蕴含了作者对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关注社会现实的一面。

收录诗词(8)

谭垣(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巡社纪事

淡水向南趋,乘涨多纡折。

古社依上流,番社参差列。

日暮乃停骖,乍望心如结。

篱缺见溪光,沙岸水方齧。

谋将社寮移,众番情辞切。

我与番众谋,非可一言决。

相度宜周详,经费宜樽节。

暂施堤防功,且待秋潦竭。

秉烛坐中庭,劝谕均晓彻。

老番共扶携,幼番各持挈。

惇庞诚可嘉,整肃尤可悦。

忧劳长善心,此理信前哲。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巡社纪事

出门仍沿溪,自上而及下。

溪流远回汀,番厝藏中野。

此处丁盈千,林总甲诸社。

罗拜纷难数,注名不停写。

圣朝湛濊恩,雕题绥福嘏。

试观生息多,谁非被化者。

番老不言寿,番女亦云姹。

由来沾雨露,亦自谋弓冶。

我为番目言,社丁不患寡。

衣食所必需,犁锄正堪把。

行见尔番庶,击鼓吹豳雅。

形式: 古风

巡社纪事

晚过力力溪,溪水清可掬。

皎月悬林端,修竹如新沐。

下马入番社,番众一何肃。

灯前试细认,尔雅殊被服。

咨访听语音,通晓更娴熟。

圣治开文明,光被及番族。

应知久渐摩,秀发此先卜。

拱手进番童,经书果能读。

忠信自有基,礼义须涵育。

劝勉且丁宁,披月前村宿。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巡社纪事

凌晨赴茄藤,绕社乔木古。

宿鸟鸣高枝,疏花缀深圃。

番众拥我前,衣被半蓝缕。

升堂细咨询,一一诉贫苦。

众番叩头说,番愚为人侮。

我谓番本愚,圣朝所安抚。

谁欤或侮之,我能为尔剖。

慎勿学奸刁,贫苦乃自取。

老番共点头,少番首亦俯。

开道至再三,不觉日亭午。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