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麈尾

客持麈尾柄,色夺环与玦。

尘心随影袪,一片若行雪。

神兽潜空山,何年探灵穴。

忽失落人手,遂为谈者悦。

阴崖起白气,篆古踰轩颉。

一拂沉藓文,再拂字不灭。

三拂蛟螭腾,世眼不能别。

投尔阴崖颠,惊怪吐其舌。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鉴赏

此诗《玉麈尾》由宋代诗人谢翱所作,通过描绘玉麈尾这一古物的精美与神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器物的深厚情感和对其背后故事的无限遐想。

首句“客持麈尾柄,色夺环与玦”,以动态的视角引入,仿佛一位客人手持麈尾,那麈尾的色泽鲜明,甚至能与玉环、玉玦相媲美,暗示了麈尾的珍贵与独特。接下来,“尘心随影袪,一片若行雪”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尘世的杂念比作雪花,随着麈尾的影子被驱散,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纯净无瑕的意境。

“神兽潜空山,何年探灵穴”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麈尾的神秘色彩,似乎它与某种传说中的神兽有关联,隐藏在深山之中,探寻着未知的灵穴。随后,“忽失落人手,遂为谈者悦”则讲述了一段关于麈尾的传奇经历,它曾偶然落入人间,成为了人们谈论的话题,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阴崖起白气,篆古踰轩颉”描绘了麈尾在阴冷崖壁上散发出的白色雾气,以及其上篆刻的古老文字超越了古代的文字大师轩颉,强调了麈尾的年代久远和文化价值。最后,“一拂沉藓文,再拂字不灭。三拂蛟螭腾,世眼不能别”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麈尾上文字的坚韧不灭,即使是多次拂拭,依然清晰可见,仿佛蛟龙腾跃,让人难以分辨其真伪,进一步突出了其非凡之处。

“投尔阴崖颠,惊怪吐其舌”结尾处,诗人想象将麈尾投入悬崖之巅,引发了一阵惊叹,仿佛它吐出了舌头,展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和生命力,整个画面充满了奇幻与神秘的气息。

综上所述,《玉麈尾》不仅赞美了麈尾的精美与神秘,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古代器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谢子静寄端午药煎

麸桃弄朝烟,含虫鍊百杵。

山人入药箓,捣日月逢午。

甘酸杂众味,能生玉池乳。

颇忆越吟人,性静无所苦。

中年白发生,寄以润肺腑。

为谢山中人,愿结山中侣。

形式: 古风

因北游者寄峨眉家先生先生曾宰建之浦城故末章及之二首(其一)

灵关高缥缈,缥缈出曾城。

其上盘紫云,倏忽牛马形。

交青不栖树,浴彼清泠泓。

唯有孤鸑鷟,衔命此山灵。

迎风溯寥廓,杳杳西北征。

羽毛中道折,六月霜霰零。

回首灵关云,泪下如悬缨。

形式: 古风

因北游者寄峨眉家先生先生曾宰建之浦城故末章及之二首(其二)

江淹所治县,粤王曾种树。

山人雨后来,空台唯宿莽。

故人出端平,子孙今不武。

寥寥南峰寺,枯禅尚灵雨。

犹记桐乡祠,影前及僧语。

形式: 古风

寄东白许元发

昔我来南方,采药与君遇。

仙核堕寒芜,水花明远渚。

云空参语外,露下离立处。

别来荒烟中,五阅寒与暑。

寒暑岂异初,肌发不如故。

闻处人道变,未得世病愈。

驱车望东白,此情那可溯。

倘及乘青蜺,为君拂尘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