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

忆初年少在南梁,兄弟欢游久未忘。

春色共倾花底酒,雨声常对竹边床。

怒鲸一夕掀洪浪,断雁何时续旧行。

辜负乱来同被约,尺书不到十年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杨奂的《至日》,表达了诗人对少年时期在南梁与兄弟们欢聚时光的深深怀念。首联“忆初年少在南梁,兄弟欢游久未忘”以回忆起少年时的欢乐场景开篇,流露出对那段无忧无虑时光的眷恋。

颔联“春色共倾花底酒,雨声常对竹边床”描绘了与兄弟们在春日花下饮酒,聆听雨打竹叶的宁静画面,展现出友情的深厚和生活的闲适。

颈联“怒鲸一夕掀洪浪,断雁何时续旧行”则转而描绘了战乱中的动荡不安,用“怒鲸掀洪浪”象征社会的巨变,以“断雁”寓言兄弟离散,表达了对战乱中失去联系的忧虑。

尾联“辜负乱来同被约,尺书不到十年强”直接抒发了对战乱中未能履行当年约定的遗憾,以及多年未收到兄弟音讯的深深思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和平与团聚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比昔日在南梁的欢乐与今日战乱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乱世中人情世故的感慨。

收录诗词(118)

杨奂(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名知章。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于元宪宗五年,年七十岁。早丧母,哀毁如成人。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欲上不果。元初,隐居为教授,学者称为紫阳先生。耶律楚材荐为河南廉访使,约束一以简易。在官十年请老。卒,谥文宪。奂著作很多,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元史作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一百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纪六十卷等,传于世

  • 字:焕然
  • 籍贯:乾州奉天

相关古诗词

谒庙

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阑。

渊源自古尊洙泗,祖述何人似孟韩。

竹简不随秦火冷,楷林空倚鲁城寒。

飘零踪迹千年后,无复东西老一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终南和甫提点筠溪

仙家静住西南溪,竹外须信无馀师。

平生高节鬼亦畏,一点虚心人得知。

林深自有天地在,岁暮不受风霜欺。

何时借我半窗月?万里黄尘双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孙烈妇歌

平陆有烈妇,地望雄诸吴。

从居孩提间,体貌迥尔殊。

举家爱惜心,不啻千金珠。

眉拂夏茧蛾,鬓亸春林乌。

芙蓉羡颜色,冰雪羞肌肤。

十二巧针指,十四婉步趋。

姻戚未省识,闺阃何曾踰。

孙郎邑中秀,少小依师儒。

双亲为择对,买红缠酒壶。

青鸾得綵凤,誓结百年娱。

屈己接妯娌,尽心奉舅姑。

孰谓连理枝,半璧先摧枯。

春风合欢床,分守夜雨孤。

西邻久钦慕,诚与六礼俱。

贿好靡不周,下逮役使徒。

父兄去世乱,仓卒谁携扶。

母嫂怜幼寡,且微反哺雏。

号诉竟莫察,僵仆气不苏。

同穴大义在,初言宁忍辜。

日闻势转逼,托媒致区区。

将汝已死妇,配我未葬夫。

朝决暮即行,参差当自屠。

王族忽承命,搔首久踟蹰。

此事难为谐,此理古亦无。

女闻一抚掌,天道卒敢诬。

腐骨尚知爱,而况生人躯。

素志从此伸,里巷咸惊吁。

秋风万马来,所至皆丘墟。

粟堆坡头路,月黑忘崎岖。

乡兵共乌合,焉能保不虞。

俄顷鼓声绝,崩溃东北隅。

壮者被杀戮,弱者遭縻驱。

妇时飞悬厓,翩若赴水凫。

皎皎盈尺玉,未甘苍蝇污。

鲜鲜全匹锦,岂容浊秽涂。

向是健男子,足授丈二殳。

航海鲙长鲸,荡荆缚于菟。

悲哉女子身,裙裾郁壮图。

胡不具始末,奏之达帝都。

外则诏郡国,内则正宫襦。

胡不搆祠宇,揭之当官衢。

近使感义节,远使惩淫愚。

不然布台阁,直笔一再濡。

特书彤史上,永世瞻范模。

形式: 古风

谕内

天地具此身,胚胎乃潜受。

甚者感异类,焉敢计妍丑。

冠盖传百世,万求无一售。

所以孟轲氏,立言痛无后。飘零风尘际,?作穷独叟。

四年四悬弧,吉兆自申酉。

顾我果何人,报施嗟已厚。

今冬复尔耳,喜在得分剖。

女亦吾所出,胡为生可否。

天下尽男子,无姑卒无妇。

伏羲画八卦,错综定奇偶。

阿驹才五岁,见客谨拜叩。

稍稍爱纸笔,门户知可守。

女生愿有家,教之奉箕帚。

乘龙非所期,随分逐鸡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