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四)

衣裳常百结,母死儿孓立。

索米就邻炊,一日不再食。

道逢相识人,见儿有菜色。

欲赠无所将,与儿相对泣。

衰门况单丁,忍视此弱息。

吁嗟兮孤子,皇天为扶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惨的家庭境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孤儿在贫困中的挣扎与无助。诗人以“衣裳常百结”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孤儿生活的艰苦,衣物破旧不堪,暗示了家庭经济的极度匮乏。接着,“母死儿孓立”一句,直接点明孤儿失去了母亲的庇护,独自面对生活的艰难,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索米就邻炊,一日不再食”,描述了孤儿为了生存,不得不向邻居乞讨食物,甚至一天都吃不上饭的凄凉情景。这种对日常生活的细节刻画,让读者仿佛能亲眼目睹孤儿的困苦,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道逢相识人,见儿有菜色”,在外出时偶遇熟人,对方注意到孤儿面黄肌瘦,这不仅反映了孤儿的营养不良,也暗示了社会对他困境的关注与同情。然而,“欲赠无所将,与儿相对泣”,即使有人想要帮助,却因无力提供实质援助而感到无奈和悲伤,这一幕充满了无力感和深深的同情。

“衰门况单丁,忍视此弱息”,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孤儿处境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感叹于孤儿家庭的衰败与孤独。最后一句“吁嗟兮孤子,皇天为扶植”,是对孤儿命运的感慨,既包含了对孤儿未来的担忧,也寄托了对上天能够给予孤儿帮助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孤儿的生活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不公,以及诗人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和同情。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是清代社会现实主义诗歌的佳作。

收录诗词(10)

过鸣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五)

扶植岂一端,老至思盖棺。

万事既非望,犹惜骸骨寒。

相呼他人子,安能久盘桓。

呻吟在床席,不如人士安。

投药或易效,感叹摧心肝。

吁嗟兮垂死,谁复蓄眼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六)

蓄眼心如熏,幸遇尧舜君。

胡不力耕凿,康衢歌放勋。

岂有有虞弦,不被南风薰。

天地有所憾,群圣补救勤。

夙夜犹病诸,正谓常殷殷。

吁嗟兮薄俗,藉口于子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七)

子云为仁方,能事近取譬。

由近推至远,于人庶有济。

杜陵怀广厦,筑基方寸地。

下有将伯呼,上有皇风被。

四者咸来归,讵非宣圣意。

吁嗟兮斯堂,临汝者上帝。

形式: 古风

小圃二首(其一)

老藤不知年,野花不入谱。

随意加点缀,便字成小圃。

何必辋川庄,始足垂千古。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