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鲲身僻处大瀛东,蜃气横嘘雾脚红。

客有虬髯曾自主,地非瓯脱竟输戎。

魏城错是何人铸,阮籍途真此日穷。

要使狂澜回既倒,诸公共济在和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感事》由清代诗人蔡国琳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鲲身僻处大瀛东,蜃气横嘘雾脚红”描绘了一幅壮阔而神秘的画面,以“鲲”和“蜃”为意象,象征着历史长河中的伟大与虚幻,暗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鲲,传说中的大鱼,常被用来比喻宏大或深远的事物;蜃,古代传说中能吐气成楼阁的怪物,这里借指历史的变幻莫测。

颔联“客有虬髯曾自主,地非瓯脱竟输戎”则转向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反思。虬髯,形容胡须浓密,这里可能暗指某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历史人物。瓯脱,古代边疆地区的一种界石,此处用以象征领土与主权。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中英雄与失败、权力与丧失的复杂情感。

颈联“魏城错是何人铸,阮籍途真此日穷”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目光投向了更深层次的历史与人性的探讨。魏城,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时期的都城或重要城市;阮籍,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以放诞不羁著称。这一联通过疑问与感叹,反映了对历史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命运的无奈。

尾联“要使狂澜回既倒,诸公共济在和衷”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发展与个人责任的思考。狂澜,比喻动荡的局面;和衷,团结一致。这一联呼吁人们在面对历史的巨变时,应携手合作,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历史进程以及社会和谐的深切关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1)

蔡国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事

中外名传二十年,元侯勋业纪凌烟。

岂知此老同秦桧,不独甘心献莒田。

举国合辞争割地,疆臣誓死欲回天。

是非何必千秋定,一局残棋已了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感事

闻鸡竞枕祖生戈,节制终资马伏波。

久已同仇思敌忾,未堪晞发在阳阿。

有团犹贵勤言练,不战焉能遽议和。

臣朔纵非诸将士,拟赓兵甲净银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恭和李门先生大人甲辰元旦瑶韵

令序逢元日,仁风沛紫宸。

有生同贺岁,无物不含春。

政懋纯良绩,公原社稷臣。

文明新气象,惠及海南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敬步李门太守仁山小墅自题瑶韵(其一)

仁山营别墅,如在画图中。

野鸟窥新绿,池鱼唼落红。

仙源差可拟,佳趣本难穷。

时向闲庭立,浇花课小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