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邺下家声晚更高,南朝徐庾总儿曹。
向来霖雨无双手,多在秋风一二毛。
舌本旋浇甘露碗,词锋久淬鸊鹈膏。
已知造物叮咛意,鸣鹤如今在九皋。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题为《上刘左史二首(其一)》。诗中,诗人以“邺下家声晚更高”起笔,赞誉刘左史家族的声望在晚辈中更为显著,暗示了家族文化的传承。接下来提到南朝徐庾,将刘氏家族与文学世家相提并论,强调其才子辈出。
“向来霖雨无双手,多在秋风一二毛”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刘左史家族成员才华出众,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展现出卓越的文采,如同秋风中的稀疏秀发,依然引人注目。诗人接着描述他们的口才和文笔,“舌本旋浇甘露碗,词锋久淬鸊鹈膏”,形象地描绘了他们言辞如甘露滋润人心,文章犀利如鸟嘴上的油脂,极富表现力。
最后两句“已知造物叮咛意,鸣鹤如今在九皋”,诗人借用自然之物表达对刘左史家族未来的期许,认为他们如同鹤鸣般清高,将在广阔的天地间展现才华,寓意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刘左史家族的文学传统和杰出人才,语言生动,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敬仰。
不详
静倚炉薰听雨声,使君念虑在苍生。
十分唤起群龙睡,千里如同一手耕。
新绿沟塍鸣布谷,乱红庭院著流莺。
禁林莫讶归来晚,待我丰年酒一行。
古天下士亦多艰,魑魅于今合改颜。
道在盖公犹梦见,天怜贾谊得生还。
风休江北一声橹,春尽剑南何处山。
故国异方身健在,也知书眠未斓斑。
不以中书老见疏,斯文成就合穷居。
退之彻在南阳后,子美贫于天宝初。
绛帐归来宾客在,玉堂有此丈人欤。
片帆我已东南去,会见含香近紫虚。
荏苒春三月,声声何处寻。
艰难悲故国,激烈动归心。
血染红英乱,身藏绿树深。
欲归归未得,故故傍人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