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冶父山追怀净根上人

第一高人第一峰,冶山天半隐芙蓉。

独留净土藏僧衲,无限苍烟接晚钟。

古洞生风疑伏虎,空潭印月冷蟠龙。

寺门修竹清如许,何处拈花一笑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登临冶父山的壮丽景象与深邃禅意。首句“第一高人第一峰”,以“第一”二字开篇,既点明了山峰之高,也暗示了高人之尊,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冶山天半隐芙蓉”,将冶山比作半掩于云雾中的芙蓉,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雄伟与神秘。

“独留净土藏僧衲”一句,通过“净土”与“僧衲”的结合,不仅描绘了山中寺庙的清净与庄严,更寄托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而“无限苍烟接晚钟”则通过自然景观与宗教仪式的融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禅意的意境,仿佛能听到远处寺庙传来的悠扬钟声,与四周的苍茫烟雾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古洞生风疑伏虎,空潭印月冷蟠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洞穴与水潭赋予生命,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气息。古洞中微风吹拂,似乎隐藏着猛兽的踪迹;空潭映照着月光,冷冽之中仿佛有龙在盘旋,这样的描写既增添了诗歌的想象力,也深化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思考。

最后,“寺门修竹清如许,何处拈花一笑逢”两句,以寺门前的修竹象征着清雅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同时,通过“拈花一笑”这一佛教典故,巧妙地传达了禅宗中“心照不宣”的默契与智慧,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

卢国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陵镇夜泊

江风吹不到,曲港路横斜。

水白来秋月,舟轻宿蓼花。

远钟方唤客,晓梦正还家。

一夜安眠稳,波涛隔浦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秋蛩

凄凄复切切,何事太伤神。

亦算善鸣者,兼之能感人。

墙阴又阶畔,短叹更长呻。

千古谁同调,行吟楚水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野店晚归

沽得众山酿,携尊趁马蹄。

烟销群壑暝,月暗远天低。

怪树疑人立,哀鸿似鬼啼。

萦回归路渺,谁与辨山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周家口晚眺

危樯倒影布层层,樯外星河转玉绳。

浪近黄流争作势,岸当黑夜隐生棱。

沿桥市散嘶归马,隔水楼高见远灯。

西望岷峨仍万里,云天何日许飞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