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门用前韵促陈丞

昨夜浓阴泼墨来,比邻折简小奚催。

印窗寒月晓前白,寻壑春舆天际回。

盏面绿浮新展叶,杖头黄碍半肥梅。

知君自扫松间径,古锦何妨此地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昨夜月色如墨泼洒,邻居送来书信催促我
清晨寒月映照窗户,春日游车仿佛从天边归来
杯中酒面上漂浮着新茶叶片,拐杖上挂着半熟的梅子
我知道你独自清扫松林小径,古老的锦绣不妨在此地绽放

注释

昨夜:指昨晚。
浓阴:浓厚的夜色。
泼墨来:比喻月色浓郁如同泼洒的墨汁。
比邻:邻居。
折简:写信。
小奚:年轻人,这里可能指仆人。
印窗:映照在窗户上。
寒月:清冷的月亮。
晓前白:拂晓时分的白色月光。
春舆:春天的车马。
盏面:酒杯表面。
绿浮:绿色的茶叶浮在水面。
新展叶:新采摘的茶叶。
杖头黄:拐杖上的黄色。
半肥梅:半熟的梅子。
知君:我知道你。
自扫:自己打扫。
松间径:松树林中的小路。
古锦:古老的锦绣。
何妨:不妨。
此地开:在此地绽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游石门用前韵促陈丞》。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山水诗。

"昨夜浓阴泼墨来"一句,以浓重的云彩比喻天气,设定了一种深沉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比邻折简小奚催”则描绘了与邻居交换书信的情景,这里的小奚车可能象征着信息和情感的传递。

"印窗寒月晓前白"中,寒冷的月光透过窗棂投射在室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紧接着“寻壑春舆天际回”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天际回”可能暗示着诗人心中那无限广阔的理想和憧憬。

"盏面绿浮新展叶"一句,通过描绘盏灯下新长出的绿色叶子,传达了春意盎然的生机。随后的“杖头黄碍半肥梅”则细腻地刻画了一枝即将盛开的梅花,这里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蕴含着诗人对于尚未完全展现之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欣赏。

"知君自扫松间径"一句,透露了诗人对朋友或同道中人的了解和认可,这里的“松间径”暗示了一种清幽而不为世人所注意的隐逸生活。最后,“古锦何妨此地开”则是诗人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历史遗迹的珍视与尊重,同时也可能寓意着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沉淀的地方,展开心中的豪情壮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精致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游雪峰将至大目溪

造物随人意,轻帆百里间。

舟痕风力健,客枕橹声闲。

山合尘纵断,秋高爽气还。

望州相见处,蓦直透三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琴溪

竹色千钟静,溪光一鉴开。

岩隈宿风雨,人迹老莓苔。

控鲤定何在,骑鲸今不来。

空馀泉上月,与我共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新成茅庐独宿西山

幕上宁容燕作巢,土阶竹屋近诛茅。

深行乐地思招隐,早悟危机欲绝交。

溪响隔溪来枕面,月光先月到林梢。

为官拓落真吾事,何用纷纷更解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新晴再用似表弟高字韵

疏林远墅见秋毫,破晓阳乌羽翼高。

湖面平于开匣镜,山棱光并发硎刀。

闭门听雨宁论日,散策寻冈莫数遭。

世上几人能避俗,簿书堆案想官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