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露

湛露终须为我浓,轻云漫作此山容。

闭门扫轨无他事,散发行吟但一峰。

悬榻安能来孺子,同舟或许望林宗。

眼中归燕连翩去,愧尔寒蝉尽日逢。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湛露与轻云的自然景象时的内心感受,以及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湛露终须为我浓,轻云漫作此山容”,诗人以湛露(清澈的露水)和轻云(轻柔的云朵)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欣赏。湛露的浓重象征着情感的深厚,轻云则赋予山峦以柔和的姿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颔联“闭门扫轨无他事,散发行吟但一峰”,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闭门意味着远离尘嚣,扫轨则暗示内心的清净。诗人独自散步,吟咏山峰,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感。

颈联“悬榻安能来孺子,同舟或许望林宗”,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与珍惜。悬榻故事出自《后汉书》,描述的是东汉名士陈蕃对友人蔡邕的礼遇;同舟望林宗则是对友谊的向往,林宗是东汉名士林放的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有知音相伴,共同度过人生旅途的愿望。

尾联“眼中归燕连翩去,愧尔寒蝉尽日逢”,诗人以归燕的离去和寒蝉的长鸣作为自然界的对比,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归燕的离去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短暂,而寒蝉的长鸣则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凄凉,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斜晖

满庭秋草散幽阶,几片峰云白似揩。

净几明窗无俗课,敝床疏席有馀佳。

但留万古高胸在,肯令三生夙志埋。

举目遥思斤竹岭,斜晖时映木兰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佳]韵

敕谕再至改督为视漫赋二章(其一)

彤弓三载愧时藏,白旆秋来动晓章。

遂许驱驰同桨率,所忧付托转徊徨。

乘势自可趋兵进,两立终难令武扬。

臣力臣躬今未已,何人脩我速偕行。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敕谕再至改督为视漫赋二章(其二)

于铄王师晦养时,中原满目尽堪危。

七年为政非徒尔,万国同风始在斯。

讨贼经年劳帝念,朝天何日了臣思。

受恩感激寻常事,虎拜扬休尚可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天汉篇

天河皎皎流清澈,白云片片横霄闑。

是云非云动远华,以色为空空似涅。

空天漻泬自高浮,挹斗扬箕时并揭。

玉龙开影乍双垂,帝子临津初罢辙。

虚劳鹊羽漫多填,颇怪机丝堪近缀。

九野平分二气绳,如断复联疑肪截。

千年几见问津人,万里空思玄圃穴。

玄圃之山百泓飞,汇而为海四河别。

惟有白河向东南,天波亦使中原洁。

凭兹洁意俟三秋,秋天返照光如雪。

河源自此不须穷,耳目之前星宿列。

幽含明吐已昭昭,上下同流那可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