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兴

十五小家女,双鬟人不如。

蛾眉暂一见,可直千金馀。

自从得向蓬莱里,出入金舆乘玉趾。

梧桐树上春鸦鸣,晓伴君王犹未起。

莫道君恩长不休,婕妤团扇苦悲秋。

君看魏帝邺都里,惟有铜台漳水流。

形式: 古风

翻译

十五岁的少女,她的美貌无人能及。
只要瞥见她如蛾眉般的容颜,价值就超过千金。
自从她进入仙境般的宫廷,常乘坐华丽的马车,陪伴皇帝。
清晨,梧桐树上传来乌鸦的叫声,唤醒君王时天还未亮。
别以为君王的恩宠永远不会消减,婕妤手中的团扇在秋天更显凄凉。
你看那魏国王都邺城,只剩下铜台和漳水静静地流淌。

注释

十五:年龄。
小家女:平民少女。
双鬟:两个发髻。
人不如:无人能比。
蛾眉:弯弯的眉毛。
千金馀:价值千金以上。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春鸦:春天的乌鸦。
晓伴:清晨陪伴。
君恩:君王的恩宠。
苦悲秋:深感秋意凄凉。
魏帝:魏国的帝王。
邺都:古都。
铜台:铜雀台。
漳水:河流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诗中通过对比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她的美丽与贵族地位。开篇“十五小家女,双鬟人不如”即点出女子之美,超乎寻常。紧接着,“蛾眉暂一见,可直千金馀”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美貌价值连城。

接下来的几句“自从得向蓬莱里,出入金舆乘玉趾”描绘了女子进入仙境般的生活,从此享受尊贵无比的地位。这里的“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超凡脱俗,而“金舆”和“玉趾”则进一步强化了她高贵的身份。

“梧桐树上春鸦鸣,晓伴君王犹未起”这一句通过梧桐叶间传来的鸟鸣声,暗示时间尚早,而君王仍在沉睡之中。这里的“君王”可能指代女子所侍奉的人物,或许是对她尊贵地位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最后两句“莫道君恩长不休,婕妤团扇苦悲秋;君看魏帝邺都里,惟有铜台漳水流”则转向了女子对于失落的荣华富贵的感慨。这里的“君恩”和“婕妤”都是对女子的尊称,她手捧团扇,悲秋之情可谓深矣。而最后一句,则通过历史的参照点——魏帝邺都,表达了过去繁华如今已成废墟,只剩下铜台与流水的荒凉景象。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女子的美貌和尊贵,又透露出一种对过往荣耀的怀念和失落感。

收录诗词(126)

李嘉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俱不可考。授秘书正字

  • 字:从一
  • 籍贯:赵州(今河北省赵县)
  • 生卒年:748

相关古诗词

伤吴中

馆娃宫中春已归,阖闾城头莺已飞。

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

忆昔吴王在宫阙,馆娃满眼看花发。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古来人事亦犹今,莫厌清觞与绿琴。

独向西山聊一笑,白云芳草自知心。

形式: 古风

杂兴

花间昔日黄鹂啭,妾向青楼已生怨。

花落黄鹂不复来,妾老君心亦应变。

君心比妾心,妾意旧来深。

一别十年无尺素,归时莫赠路傍金。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江上曲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

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

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形式: 乐府曲辞

远寺钟

疏钟何处来,度竹兼拂水。

渐逐微风声,依依犹在耳。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