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金风吹落叶,玉露滴清秋。
叵耐寒山子,无言笑点头。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偈颂二十五首》中的第四首。它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金风”和“玉露”描绘出清冷的秋意。"金风吹落叶"形象地展示了秋风的力度和季节的变换,"玉露滴清秋"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凉意。
诗人接下来将视线转向寒山子,这是一个可能的人物形象或者寓言,暗示着某种深沉内敛的性格。“无言笑点头”描绘了寒山子的沉默与淡然,他的微笑不需言语就能传达理解或赞同,这是一种高深的智慧表现。
最后两句,“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运用比喻,表达了一个哲理:如果一个人的心境如同明镜般清澈,洞察一切,那么他就不必再追求像弯月那样曲折的心机。这体现了诗人对直率和坦诚的赞赏,以及对世事洞明的超脱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通过人物的描绘,寓含了对生活智慧的深刻理解和人生哲理的反思。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一年有十二个月,每月一度团圆,其馀尽是缺。
中间晦明出没,太半有不见者。
惟有今宵,分外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古佛只在椎头,每日呼来唤去。
非惟网令清岩,下下要分缁素。
兴化当年错用心,月明岂在珊瑚树。
人间灯,天上月。
有明有暗,有圆有缺,底事贪观心未歇。
兴圣室内无油,免得證龟作鳖。
迦叶当时性燥,下得一椎。
莫道文殊三处度夏,直饶黄面老子别有神通,也须脑门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