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归朱方寄刘三复

素衣京洛尘,归棹过南津。

故里迹犹在,旧交心更亲。

月高萧寺夜,风暖庾楼春。

诗酒应无暇,朝朝问旅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身着朴素衣物在京洛间奔波,归乡的船儿驶过南边渡口。
故乡的痕迹依然可见,老朋友的心更加亲近。
月光洒满寂静的寺庙夜晚,春风温暖了庾楼的春天。
恐怕没有闲暇饮酒作诗,每天早晨都询问旅人的消息。

注释

素衣:朴素的衣服。
京洛:京城洛阳。
尘:尘土,这里指旅途劳顿。
归棹:归乡的船只。
故里:故乡。
迹:痕迹。
犹在:仍然存在。
旧交:老朋友。
月高:月光明亮。
萧寺:寂静的寺庙。
夜:夜晚。
风暖:春风和煦。
庾楼:古代的一种楼阁。
春:春天。
诗酒:饮酒作诗。
无暇:没有空闲时间。
朝朝:每天早晨。
问旅人:询问过往的旅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忆故乡,怀念旧友的情感。开篇“素衣京洛尘,归棹过南津”两句,设定了诗人的行迹,从繁华的都市回到平静的家乡,通过舟船穿越南津,给人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

“故里迹犹在,旧交心更亲”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以及与老朋友之间的情谊。这里的“故里”和“旧交”都是怀旧之情的寄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留恋。

接下来的“月高萧寺夜,风暖庾楼春”两句,则是景物描写与季节感受的结合。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仰望明亮的月色,想象着古老寺院中的宁静;同时,又感受到春日温暖的和风,这些都是对家乡自然美景的眷恋。

最后,“诗酒应无暇,朝朝问旅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和饮酒享乐的向往,以及每天早晨询问过往行人的习惯。这里的“诗酒”象征着文人的生活方式,而“朝朝问旅人”则是对远方信息渴望的体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于故乡和旧友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和文学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个归乡者的心境变化。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下第归蒲城墅居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

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

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下第有怀亲友

万山晴雪九衢尘,何处风光寄梦频?

花盛庾园携酒客,草深颜巷读书人。

征帆又过湘南月,旅馆还悲渭水春。

无限别情多病后,杜陵寥落在漳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下第别友人杨至之

花落水潺潺,十年离旧山。

夜愁添白发,春泪减朱颜。

孤剑北游塞,远书东出关。

逢君话心曲,一醉灞陵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下第贻友人

身在关西家洞庭,夜寒歌苦烛荧荧。

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来波上萍。

马氏识君眉最白,阮公留我眼长青。

花前失意共寥落,莫遣东风吹酒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