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净照

一筇一衲出山相,不道斯人故可人。

我已久闻挥翰手,师宁相对坐禅身。

山林有味青灯古,天地无情白发新。

认取本来真面目,瀑泉诗好未知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一位背着竹杖、身穿僧衣的人走出山来,谁会想到这个人竟是如此亲切可爱。
我早就听说他是个擅长书法的大师,现在他宁愿静坐禅修,而不是交谈。
在山林中,古老的青灯散发着宁静的味道,而无常的天地让新添的白发显得格外醒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虽然他的瀑布泉边诗作很好,但真正的意义可能还未被人理解。

注释

筇:竹杖。
衲:僧袍。
故可人:亲切可爱。
挥翰手:擅长书法的人。
师宁:大师宁愿。
坐禅身:静坐禅修。
山林有味:山林的宁静。
青灯古:古老的青灯。
白发新:新添的白发。
本来真面目:事物的本真。
瀑泉诗好:瀑布泉边的诗作。
未知津:未被理解的意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净照》。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咏叹山中禅师生活的诗歌。

首句“一筇一衲出山相,不道斯人故可人”描绘了禅师以简单的衣衫出现于世间,人们难以识破其非凡之处。这里,“一筇一衲”指的是僧侣所穿的简陋衣物,而“出山相”则暗示他们虽身在尘世,却心向佛法。

接着,“我已久闻挥翰手,师宁相对坐禅身”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禅师的敬仰之情。诗人早就听说过这个人的书法造诣,而现在,他们能够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修禅,这份境遇让诗人感到十分荣幸。

第三句“山林有味青灯古,天地无情白发新”则描绘了禅师在山林中静坐的场景。这里,“山林有味”指的是自然界给予人的宁静与满足;“青灯古”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慨,而“天地无情白发新”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荏苒,人生易逝的感悟。

最后,“认取本来真面目,瀑泉诗好未知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领悟到禅师超凡脱俗的本质,以及对瀑泉下诗人的赞美之情。这里,“本来真面目”指的是禅师的真实心性,而“瀑泉诗好未知津”则是说诗人对于这位禅师所创作的诗歌尚未完全领会其深奥。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山中禅师的生活状态,更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次韵所居龙池巷

从来绝技似屠龙,莫倚神奇阿堵中。

但得直声如汲黯,尽渠曲学付孙洪。

草堂自作冥鸿计,药市宁收汗马功。

古井无波门巷静,再三不用起雷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林同年见寄

水驿山城几往来,雪鸥亦怪面生埃。

径归不为麒麟楦,多病竟孤鹦鹉杯。

老子地寒馀草径,广文官冷合兰台。

山居美不堪持赠,云湿堕樵羹芋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罗制干投赠

中秋明日是,雨色半苍厓。

无月可吾子,有诗倾老怀。

人间棋局面,身外酒生涯。

莫及边头事,谁知浊与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次韵话别

一雨桐江滑,佳哉月一篷。

归犹惭怨鹤,悔不蚤冥鸿。

涉世书无用,寻山酒有功。

诸人如见问,贫耳却非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