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画作天河刻作牛,玉梭金镊采桥头。
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
这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的诗,具体分析如下:
首句“画作天河刻作牛”中的“天河”,通常指的是银河,也有可能是宫中的一处装饰名。这里与“刻作牛”相结合,表现了皇家对艺术工匠的要求极高,甚至连牛这种动物也要精心雕刻,以彰显皇室的富贵和艺术的高超。
次句“玉梭金镊采桥头”,则描绘了一种奢华的场景。“玉梭”和“金镊”都是用来比喻珍贵的织造工具,可能暗示着宫中的妃子或工匠正在精心制作服饰或其他物品。这里的“桥头”,则可能是某处著名的地标,或许只是一个装饰性的元素,用以增强诗句的意境。
第三句“每年宫里穿针夜”中,“穿针夜”通常指的是农历七夕,也就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在这一天,人们会有穿针线的习俗,以示手艺高超。这里提到“宫里”,则可能是皇家妃子们也参与这种民间活动,增添了一份雅致和神秘感。
末句“敕赐诸亲乞巧楼”中,“敕赐”意味着皇帝的恩赐,而“诸亲”指的是皇室宗族成员。“乞巧楼”,则可能是专为七夕节准备的一个地方,供人們在那裡展示或乞求智慧和手艺。整句体现了皇权对文化活动的支配以及皇室对传统习俗的尊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中的艺术创作、奢华生活和民间节日,展现了一个繁华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唐代宫廷图景。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
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步行送入长门里,不许来辞旧院花。
只恐他时身到此,乞恩求赦放还家。
缣罗不著索轻容,对面教人染退红。
衫子成来一遍出,明朝半片在园中。
弹棋玉指两参差,背局临虚斗著危。
先打角头红子落,上三金字半边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