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思桓景登高故事

桓景全家遂得仙,佩萸吹菊对陶然。

汝南鸡犬缘何事,不似淮王许上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桓景全家因此获得了成仙的机会,他们佩戴茱萸、吹奏菊花,享受着超脱的快乐。
汝南地区的鸡犬为何会有这样的遭遇,不像淮王那样被允许升天呢?

注释

桓景: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仙:成仙,指道教修炼得道飞升。
佩萸:佩戴茱萸,古代习俗在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吹菊:吹奏菊花,可能象征庆祝或超然的活动。
陶然:心旷神怡,愉快的样子。
汝南:古地名,在今河南南部。
鸡犬:常用来比喻百姓生活。
淮王:汉代淮南王刘安,据说他炼丹得道。
许上天:允许升天,指得到神仙的庇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比和反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与超脱的思考。首先,“桓景全家遂得仙”一句,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一个家庭共同成仙的情景,桓景是道教传说中的一位得道者。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了解,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由状态的向往。

“佩萸吹菊对陶然”一句,则通过形象鲜明的描写,勾画出桓景成仙后,在自然界中自在享受的美好情境。佩萸,即佩戴着道家用来修炼的灵草;吹菊,是指在花前吹奏着悠扬的曲调;对陶然,陶然可能是指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也是诗人常提及的高士形象。这里通过桓景与陶然的对话,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下面的“汝南鸡犬缘何事”一句,则是一个反问,诗人似乎在询问那些平凡的家畜家禽,在桓景成仙之后,它们是否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关心。这句话通过对比,使得仙境与世间生活形成鲜明对照,强调了成仙后对于尘世琐事的超然。

最后,“不似淮王许上天”一句,则是诗人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淮王指的是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他在死前曾许诺要“上天”,但最终未能实现。这句话实际是在反思,桓景得仙与淮王许愿之间的差异,强调了成仙的不易和其神圣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生活与仙境生活,以及借用历史典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超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寄君贶王学士

鸡檄防边未得休,久停欢酌为前筹。

良辰床赏何忧晚,他日三公尚黑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惊乌

远梦回时路已迷,三更霜月倚楼西。

惊乌有底无穷恨,取向琴中作夜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扈从至奉先寺回

宝刹虹幡蔽曙霞,中天凝跸转云车。

不妨归路王城远,满袖飞花杂雨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晚春

露花裛裛开还遍,风絮飞飞去不休。

春解无情春亦老,欲将寥落与谁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