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

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

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让高泰伯奠定基业的日子,贤能之人见到延陵再次归来之时。
不明白后人为什么会这样做,竟然为了西施而修建高大的楼阁。

注释

高泰伯:古代吴国始祖。
贤见:贤能的人。
延陵:地名,古代吴王夫差的别号。
子孙:后代。
因底事:为什么这样做。
崇台榭:高大的楼阁。
西施:古代美女,此处可能象征着奢华或美色的追求。

鉴赏

此诗描绘了建造姑苏台的情景,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开篇“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两句,通过提及古人修建台榭的壮举和他们的美德,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盛世的怀念之情。

然而紧接着,“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两句,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批判。诗人感叹当今之世,人们不再关心国家大事,而是只顾个人享乐,将昔日用于颂扬美德的台榭转变为供人娱乐的场所。这既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化,也隐含着对未来不安的情绪。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古今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于现实不满与理想未实现的哀叹。同时,它也展示了罗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他那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孟浩然墓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

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尚父偶建小楼特摛丽藻绝句不敢称扬三首(其一)

结构叨冯柱石才,敢期幢盖此裴回。

阳春曲调高谁和,尽日焚香倚隗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尚父偶建小楼特摛丽藻绝句不敢称扬三首(其二)

玳簪珠履愧非才,时凭阑干首重回。

只待淮妖剪除后,别倾卮酒贺行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尚父偶建小楼特摛丽藻绝句不敢称扬三首(其三)

阑槛初成愧楚才,不知星彩尚迂回。

风流孔令陶钧外,犹记山妖逼小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