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水二首(其二)

秦陇逼氐羌,征人去未央。

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

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

旅魂声搅乱,无梦到咸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秦地和陇地紧逼着氐族和羌族,出征的士兵远行还未结束。
为何这哀怨的流水声,也想要断了你的心肠。
向西流去让人悲伤于那荒凉的沙漠,向东分流又勾起对故乡的思念。
游子的灵魂被这声音搅得心神不宁,连在梦中都无法到达咸阳。

注释

秦陇:指古代的秦地(今陕西中部)和陇地(今甘肃东部),代指中原边疆地区。
氐羌:古代两个少数民族,氐族和羌族,常居于中国西北部。
征人:出征的士兵,远离家乡在外征战的人。
未央:没有结束,这里指士兵的远行或战争仍未停止。
幽咽水:形容水流声音低沉、悲哀,如同哭泣。
断君肠:比喻极度的悲伤,仿佛要使人肝肠寸断。
西注:向西流去,此指河流流向西方。
穷漠:荒凉无际的沙漠,象征着边疆的艰苦环境。
东分:向东分流,暗示河水向东流,同时也引申为思绪向东飘向故乡。
忆故乡:思念自己的家乡。
旅魂:游子的灵魂,远离家乡的人的心灵。
声搅乱:声音使心情纷乱,无法平静。
无梦到咸阳:连在梦中都无法回到咸阳,咸阳代指家乡或是心中的归宿,表达深深的思乡之情。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战事和对故乡思念的诗。诗人通过对秦陇一带地理环境和军事行动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离别之苦。

"秦陇逼氐羌,征人去未央。" 这两句开篇便勾勒出边塞的战乱图景,秦陇地区被氐羌等民族威胁,征兵四处而去,无休无止。

"如何幽咽水, 并欲断君肠。" "幽咽水"形象地描绘了边塞河流的悲凉声响,而"并欲断君肠"则表达了战争给人心带来的切割与撕裂。

"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 西方的荒漠之水充满悲哀,东方则是诗人对故土的深情思念。这两句通过地理方向的对比,强化了边塞与家园之间的情感差距。

"旅魂声搅乱,无梦到咸阳。" 诗人在异乡的孤独灵魂被各种声音所扰乱,连梦境都难以回到心中的故土咸阳。这两句传达了游子对家园的渴望与不易。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战事的描述,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边塞生活画卷。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京口送卢孟明还扬州

萧萧北风起,孤棹下江濆。

暮客去来尽,春流南北分。

萋萋御亭草,渺渺芜城云。

相送目千里,空山独望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和邢端公登台春望句句有春字之什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李侍御萼岁初夜集处士书阁

迟贤心置阁,高意此郊居。

古径行春早,新窗见月初。

放歌还倚瑟,讲道亦观书。

为我留禅位,来逢此会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和李舍人使君纾题云明府道室

许令如今道姓云,曾经西岳事桐君。

流霞手把应怜寿,黄鹤心期拟作群。

金箓时教弟子检,砂床不遣世人闻。

桂阳亦是神仙守,分别无嗟两地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