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之东

西晋盛,南风竞,二十四友皆为佞。

北师来,东海追,四十八王皆不归。

前奉觞,后执盖,忠臣洒泪翻就害。

万里中原士马空,铜驼尚在宫门外。

宋家二帝俱入金,神州陆沉古犹今。

黄旗紫盖渡江水,碧嵩清洛愁人心。

晋之东,非失据。宋之南,竟何处?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明代李东阳的《晋之东》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西晋末年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诗中通过"二十四友皆为佞"和"四十八王皆不归",揭示了西晋时期朝廷内部的腐败和外敌入侵的严重后果。"前奉觞,后执盖,忠臣洒泪翻就害"表达了对忠臣无辜受害的悲愤,以及战乱导致的千里荒芜,"铜驼尚在宫门外"则象征着昔日繁华已逝,国都残破。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北宋灭亡的场景,"宋家二帝俱入金"反映了靖康之耻的屈辱,"神州陆沉古犹今"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丧的深深忧虑。"黄旗紫盖渡江水,碧嵩清洛愁人心"描绘了敌人渡江的惨景,以及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与哀愁。

最后两句"晋之东,非失据。宋之南,竟何处?"寓意深远,暗示即使晋朝东迁并非完全失去根基,而南宋南渡后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引人深思。整体上,这首诗以历史叙事的方式,寓言性地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伯仁怨

呼伯仁,百口累。

卿卿不闻伯仁出,醉叱群奴杀诸贼。

卿负我,我负公,军中应对声如钟。

三言不答二贤死,义未灭亲先杀士。

君不见王彬哭友不拜兄,幽冥未必无知己。

形式: 乐府曲辞

氐带箭

秦鞭断江江逆流,八公草木皆为仇。

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老氐带箭走。

雄兵百万如倒山,三十年来一翻手。

君不见扪虱翁,遗言莫遣西师东。

妇人孺子徒为忠,燕山饥鹰思弄风,归来但哭阳平公。

形式: 乐府曲辞

五斗粟

五斗粟,不屈人。五株柳,不出门。

举世不我容,上作羲皇民。

羲皇梦不见,一枕三千春。

形式: 乐府曲辞

燕巢林

胡马来,饮淮浦。春燕归,巢江树。石头城,立不住。

狼居胥,在何处?耕问奴,织问婢,谁遣书生论兵事?

万里长城元自弃,生不逢檀道济。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