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勾漏山灵宝观窃睹两朝御书谨成古风

抱疴卧云海,夙夕负深恐。

宽恩听旋归,何啻丘岳重。

问津勾漏山,散策宝圭洞。

群峰罗翠屏,环合无缺空。

游仙契初心,幽赏恊清梦。

却来观宸章,宝气腾螮蝀。

真行杂草隶,笔势极翔动。

大小飞白书,飘洒萦舞凤。

恭惟睿智姿,多能本天纵。

妙迹藏名山,俾与万世共。

林峦增炳焕,神物劳护拥。

惜无深岩屋,荫覆示崇奉。

何当鸠良材,为葺倾压栋。

天弧不指狼,中原胡马閧。

九庙未奠居,臣子衔愤痛。

岂知炎荒中,奎画得瞻讽。

至哉慱大言,粟麦因异种。

天常及诸佛,一一资妙供。

窃于翰藻间,窥见神心用。

源流此中来,基本中兴宋。

稽首归琅函,斐然成善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道勾漏山灵宝观窃睹两朝御书谨成古风》。诗中描绘了诗人抱病卧于云海之中,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勾漏山灵宝观美景的赞叹。诗中提到的“两朝御书”指的是皇帝亲笔题写的字迹,体现了皇家的威严和荣耀。

诗的开头“抱疴卧云海,夙夕负深恐”,表达了诗人身体不适,卧病在床,日夜担忧的情景。接着“宽恩听旋归,何啻丘岳重”则表达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认为这恩典如同高山一般厚重。

“问津勾漏山,散策宝圭洞”描述了诗人探访勾漏山,漫步于宝圭洞的情景。接下来的“群峰罗翠屏,环合无缺空”描绘了勾漏山的壮丽景色,群山环绕,绿意盎然,景象壮观。

“游仙契初心,幽赏恊清梦”表达了诗人游览仙境般的体验,与清幽的梦境相契合。随后“却来观宸章,宝气腾螮蝀”描述了诗人再次回到灵宝观,看到皇帝的御书,宝气腾空,如同彩虹般绚烂。

“真行杂草隶,笔势极翔动。大小飞白书,飘洒萦舞凤”赞美了御书的书法艺术,笔势流畅,大小飞白书体飘逸灵动,如同舞动的凤凰。

“恭惟睿智姿,多能本天纵。妙迹藏名山,俾与万世共”表达了对皇帝智慧和才能的敬仰,认为其妙迹将被藏于名山,与后世共享。

“林峦增炳焕,神物劳护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神物守护着这一切。最后“何当鸠良材,为葺倾压栋”表达了希望收集优质木材,修复受损建筑的愿望。

“天弧不指狼,中原胡马閧。九庙未奠居,臣子衔愤痛”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九庙未安定,臣子心中充满愤慨。

“岂知炎荒中,奎画得瞻讽。至哉慱大言,粟麦因异种。天常及诸佛,一一资妙供”表达了对皇帝智慧的赞美,认为其言论如同天常和诸佛一样,滋养万物。

“窃于翰藻间,窥见神心用。源流此中来,基本中兴宋。稽首归琅函,斐然成善颂”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智慧的钦佩,认为其智慧源自于历史的积累,最终形成了美好的颂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赞美皇帝的智慧,表达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国家和平繁荣的期望。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元结尝经略容管王守作次山堂以思其人为赋此诗

华堂高敞为思元,善政相望数百年。

册府声名秀群玉,海邦岩洞有参天。

漫郎去久风流在,病客来临道里邅。

圣主中兴谁作颂,愿观老手笔如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客有言长沙军变向伯恭能弹治规画甚伟适得伯恭书亦道其事作韵语以寄之

长沙舞袖仅可旋,今作巨镇湖湘边。

骄兵夜探赤白丸,乘间窃发将啸翾。

不知向子有老拳,缚束健卒秖数言。

翩如鸟雀擒鹰鹯,奸腰凶领污龙泉。

弹压一境敢复喧,稚耋鼓舞喜欲颠。

归哺其饴甘晏眠,众服壮略称无前。

我归自南得之传,颇欣祖生先着鞭。

何不付与大将权,旌旗缤纷指云燕。

一鼓士气如突烟,黠虏破胆心少悛。

洒扫海内清戈鋋,使我衰病安庐田。

形式: 古风

萧懋德秀才自临江遣人致书海上遇于归途赋诗寄之二首(其一)

三黜先生今得归,更携稚子访慈帏。

病牛卧垄心衰矣,脱兔投林天悯之。

万里往来环转蚁,一生谤誉舌扬箕。

著书欲赴当时约,须待江南事定时。

形式: 七言律诗

萧懋德秀才自临江遣人致书海上遇于归途赋诗寄之二首(其二)

踰年海上久安居,多谢萧郎远寄书。

不向去来生一念,已将天地作吾庐。

中洲杳杳旌旗暗,暮景骎骎齿发疏。

准拟峡江成小隐,茅斋借我定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