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陶体三首(其三)目释

我居元首间,分并日月光。

左右各照曜,盲一岂相妨。

尚恐有所翳,独见不能强。

嗟尔手与足,何为欲竞伤。

捉驰自有职,勿使心悲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我处在重要的位置,如同分割天地的光芒。
左右两边都有照耀,即使有人失明也不会妨碍整体的明亮。
我仍担心有遮蔽,独自看见并不能增强力量。
哎,你的手和脚,为何要互相伤害呢?
奔跑和行动自有其职责,不要让内心感到悲伤。

注释

我:指代诗中的主角或处于高位者。
居:处于。
元首间:高位或中心位置。
并:分割。
日月光:比喻权力或影响力。
左右:比喻周围的环境或助手。
照曜:照亮。
盲一:比喻失去视力的人。
岂:难道。
相妨:相互妨碍。
尚:还。
恐:担心。
有所翳:有遮蔽或障碍。
独见:单独的洞察力。
不能强:无法增强。
嗟尔:感叹词,表示责备或劝诫。
手与足:比喻身体的一部分,也象征团队成员。
竞伤:互相伤害。
捉驰:奔跑或行动。
职:职责。
勿使:不要让。
心悲凉:内心感到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以拟陶渊明风格所作的《拟陶体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以元首自比,表达自己处于高位,如同日月并照,左右照耀,即使有些许阴影,也不会妨碍整体的光明。他警示身边的人,尽管他能独断,但并不意味着要强求一切,反而担心自己的视野有限,可能会遮蔽他人。

诗人进一步告诫手足(比喻下属或亲近之人),不必因为竞争而互相伤害,每个人都有其职责和位置,应当各司其职,不必因此而感到悲伤。整首诗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于领导者的自我反省和对和谐共处的倡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依韵和王中丞忆许州西湖

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

艳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

细浪差差蹙,深湾曲曲幽。

跳鳞无限乐,春蔓不胜柔。

晚下蛙为吹,闲来叶作舟。

乱禽喧后坞,急雨过西畴。

负笱渔郎去,将雏燕子秋。

跨桥寻岛入,疏窦出城流。

密树能藏马,晴沙自立鸥。

缘何探景备,平昔从公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

芳梅何茜茜,素叶吐层层。

近腊寒犹劲,先春气已承。

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

有意常欺雪,无功合镂冰。

早烟笼玉暖,冻雨浴脂凝。

汉女新妆薄,燕姬瘦骨棱。

压枝唯恐折,簇萼似难胜。

神物终来护,江乡未解矜。

独奇心岂欲,寄远客何曾。

不见黄鹂度,宁防粉蝶凌。

月光临更好,溪水照偏能。

画轴开云雾,宫刀剪綵缯。

都无笔可衒,莫信巧堪凭。

丹杏尘多杂,夭桃俗所称。

故林尝渴望,大庾更愁登。

重和阳春曲,声辞猥愧仍。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依韵和永叔雪后见寄兼云自尹家兄弟及几道散后子聪下县久不得归颇有离索之叹

常欲登芒岭,无由见洛桥。

雪飞关戍迥,人忆剡溪遥。

广隰嘶征雁,长河起怒飙。

遽言欢友散,能使去魂销。

晚日穷幽蔼,愁云暝泬寥。

纵令佳约在,载酒定何邀。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依韵和刘原甫见寄

忆昔游临汝,于时太守贤。

山寻顺风处,城得豢龙迁。

民颈累累大,池荷一一圆。

周碑嗟缺矣,少室望崭然。

羸马居人后,归禽落我先。

事还如响答,老去若波旋。

赋分都应定,元功岂得偏。

不须天以问,自可鉴于前。

王粲今方乐,边韶旧好眠。

汉官聊掷彩,梵学竞通禅。

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

平生二三友,南睇不胜悁。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