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黄济川书

荆南黄济川,少小但两屐。

长大身转穷,四壁只么立。

书来可怜人,苦说遥相忆。

儿辈满眼前,吾发何由黑。

几时打僧包,为子去得得。

要论十年梦,已复话畴昔。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荆南的黄济川,自小就只有两双木屐陪伴。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困顿,家徒四壁,我孤独地站立。
收到书信,那可怜的人深情地说起了对我的思念。
眼前尽是孩子,何时才能看到我头上的白发变黑呢?
不知何时能卖掉僧袍,为了你远行求学。
回想这十年的梦想,如今只剩下了往日的记忆。

注释

荆南:地名。
济川:河流名。
两屐:两双木屐。
长大:成年。
身转穷:生活变得贫困。
四壁:四周墙壁。
书来:收到书信。
可怜人:指对方。
相忆:思念。
儿辈:孩子们。
何由:如何能够。
黑:变黑。
打僧包:卖掉僧袍。
得得:出行的样子。
十年梦:过去的梦想。
畴昔:过去的日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收到远方好友黄济川的来信,心中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思索。"荆南黄济川,少小但两屐"一句,通过提及黄济川在荆南(今湖北江陵)的名字和脚步声,立刻唤起了两人少年时共同度过的贫困日子。"长大身转穷,四壁只么立"则表明尽管时间流逝,成长的过程中也未能摆脱贫穷,只是四面墙壁依旧陋室如故。

接着的"书来可怜人,苦说遥相忆"透露出收到信件时内心复杂的情感交织,不仅是对黄济川个人的思念,更是对共同经历过的艰难岁月的一种共鸣。"儿辈满眼前,吾发何由黑"则显现出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头发斑白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提醒着读者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在后续的两句中,"几时打僧包,为子去得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困顿之下,希望能够有一份像打僧(一种游戏)那样的简单快乐来缓解现实的压力,并以此作为对儿女的一种期许。而"要论十年梦,已复话畴昔"则是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溯与缅怀,同时也承认了这些如同梦境一般的时光已经一去不返。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时光流逝以及个人的生存状态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悠然阁

吏抱簿书去,聊兹驻屏星。

亦复唤名酒,脱巾姑细倾。

慎勿闭我门,要著屐齿痕。

悠然见南山,畴昔初不言。

形式: 古风

清谷水煎茶

快烧铜鼎攲胡床,边头初试蟹眼汤。

竟陵谷帘定少味,唤取阿羽来说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移菊

爱此秋气凉,捐书坐北户。

黄花手自栽,开花忽无数。

朔风吹寒云,色映茅檐暮。

起立伫幽香,泥衣有零露。

旋移霜中花,娱此羁旅人。

白发图一笑,天公初不嗔。

平生饱参鼻,宿昔应供身。

老大无所著,幽花如绝伦。

胜处那可已,聊复运意根。

漉彼汁滓酒,浇兹葵苋唇。

凭君办好语,与招江海魂。

端欲道逸想,缅焉难具论。

形式: 古风

续百忧集行

少陵昨者百忧集,但言儿啼四壁空。

羁臣即今百忧集,永痛母氏崩心胸。

畴昔罪臣投荆州,板舆惴惴那得留。

老人端已怕劳事,况乃离别酸鼻头。

荆州破屋冷似铁,眼边种种那堪说。

缚竹为瓦安得完,往往稀间过霜雪。

母氏癯然由暑热,喘卧十日遽死诀。

至斯极矣其予乎,每辄念此骨欲折。

九重陛下仁如天,逢赦却上沙市船。

饱闻荆江西江恶,举家性命实可怜。

馀生休论饭不足,今费君王岳祠禄。

母氏弃我如许时,殊方只有看云哭。

贺公吴语慎莫嫌,渠自山阴一茅屋。

瘦妻稚子姑团栾,此叟堆灰未穷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