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菊

爱此秋气凉,捐书坐北户。

黄花手自栽,开花忽无数。

朔风吹寒云,色映茅檐暮。

起立伫幽香,泥衣有零露。

旋移霜中花,娱此羁旅人。

白发图一笑,天公初不嗔。

平生饱参鼻,宿昔应供身。

老大无所著,幽花如绝伦。

胜处那可已,聊复运意根。

漉彼汁滓酒,浇兹葵苋唇。

凭君办好语,与招江海魂。

端欲道逸想,缅焉难具论。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喜爱这秋日的凉爽,坐在北窗边放下书卷。
亲手栽种的黄花,忽然间绽放出无数花朵。
北风吹过带来寒冷的云朵,它的颜色映照在茅屋的傍晚。
起身站立,沉浸在花香中,衣上沾染了露水。
迅速移动到秋霜中的花朵,只为取悦这漂泊的旅人。
白发之人只求片刻欢笑,老天并未因此而生气。
一生沉迷于嗅觉享受,此刻应满足于眼前。
年事已高无处安放,这幽香的花朵仿佛超凡脱俗。
美景怎能轻易结束,姑且让思绪流转。
滤去酒中的渣滓,用它来滋润我的嘴唇。
请你用美好的言辞,唤起我对江海的向往。
我想要述说那些飘渺的想象,但难以言尽。

注释

秋气凉:秋天的凉爽气息。
捐书:放下书卷。
朔风:北方的寒风。
茅檐:茅草屋顶。
零露:零星的露珠。
羁旅人:在外漂泊的人。
白发:指年老。
饱参鼻:深深沉醉于嗅觉体验。
老大:年老。
漉:过滤。
葵苋:植物名,这里代指酒。
逸想:超脱世俗的想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开篇“爱此秋气凉,捐书坐北户”表达了诗人对凉爽秋日的喜爱,以及他安坐于北窗之下,手捧书卷的情形。

紧接着,“黄花手自栽,开花忽无数”展示了诗人的园艺乐趣,他亲手种植黄菊,到了花开时节,不觉间已是满园金黄,显示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秋风轻拂,带来了一丝凉意,“朔风吹寒云,色映茅檐暮”则描绘了这份凉意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的画面。

诗人站立于花间,沉醉于幽香之中,“起立伫幽香,泥衣有零露”也许是因为久立而衣衫上沾染了一丝细微的露水。随后他轻移那些已经被秋霜所覆盖的菊花,以此来慰藉自己作为旅居之人。

“娱此羁旅人”表明诗人通过这些小事来安慰自己的心情,而“白发图一笑,天公初不嗔”则透露出诗人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老龄,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接受。紧接着,“平生饱参鼻,宿昔应供身”或许是在反思过去的一些经历和选择。

“老大无所著,幽花如绝伦”则表达了诗人在年岁增长后,对世事的执着越来越少,而对那些隐逸之花的欣赏之情却更加深厚。随后的“胜处那可已,聊复运意根”也许是在寻找生命中那些值得珍惜和回味的地方。

诗人在最后几句中提到了饮酒与交谈,“漉彼汁滓酒,浇兹葵苋唇。凭君办好语,与招江海魂。”这里的“办好语”可能是希望能够与知己进行深入而美好的对话,而“与招江海魂”则是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全诗末尾,“端欲道逸想,缅焉难具论”展示了诗人想要表达自己那份超然物外的心境,但是又觉得语言难以完全表达这份感受,只能是缅绕于心。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续百忧集行

少陵昨者百忧集,但言儿啼四壁空。

羁臣即今百忧集,永痛母氏崩心胸。

畴昔罪臣投荆州,板舆惴惴那得留。

老人端已怕劳事,况乃离别酸鼻头。

荆州破屋冷似铁,眼边种种那堪说。

缚竹为瓦安得完,往往稀间过霜雪。

母氏癯然由暑热,喘卧十日遽死诀。

至斯极矣其予乎,每辄念此骨欲折。

九重陛下仁如天,逢赦却上沙市船。

饱闻荆江西江恶,举家性命实可怜。

馀生休论饭不足,今费君王岳祠禄。

母氏弃我如许时,殊方只有看云哭。

贺公吴语慎莫嫌,渠自山阴一茅屋。

瘦妻稚子姑团栾,此叟堆灰未穷独。

形式: 古风

银城道中

畴昔一丘安在哉,马鸣笳响有奇怀。

嬛嬛试遣雁催发,濯濯已凭春唤回。

独怜短槊横未已,端恨长江扳不来。

看取东风姹然笑,北湖老眼为渠开。

形式: 七言律诗

寒食

正憎风雨暗炊熟,朝日似为寒食晴。

树头树底作许好,举扬春事怜音声。

聊呼上坐行饱饭,著处小立惟青青。

更无花片近老眼,快遣鸧鹒来一鸣。

形式: 古风

曾公卷诵陈子南昭亭诗因次韵

君不见唐时画马曹将军,肯道江都也绝伦。

又不见即今陈郎论句法,头头未背少陵人。

往时屡费曾郎酒,作意浇泼昭亭春。

一丘一壑正著相,慎勿来唤天公嗔。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