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
下食遭泥去,高飞恨久阴。
雨声冲塞尽,日气射江深。
回首周南客,驱驰魏阙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慨。开篇“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写出了秋季鸟儿开始迁徙的情景,其中“啼乌”指的是群聚的乌鸦,它们在争取南飞的路线;而“鸣鹤”则是高声鸣叫的鹤,不愿意回到原本的树林之中。这些都透露出一种不忍离去的情怀。
“下食遭泥去,高飞恨久阴”进一步描绘了鸟儿的困境,一些低飞的鸟因觅食而落入泥泞,而高空中的鸟则因为连绵的阴霾而感到怨恨。这些形象都巧妙地映射出诗人内心的不畅与忧虑。
“雨声冲塞尽,日气射江深”则是对秋天雨后景色的描写,雨后的世界显得异常清新,而阳光穿透云层照射到江面,使得整个自然界都充满了生机。
最后,“回首周南客,驱驰魏阙心”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的思念和内心的忧虑。“周南客”指的是来自周地(即今陕西一带)的旅者,而“魏阙”则是古都洛阳的别称,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流逝时光、远方故土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野亭逼湖水,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
霭霭生云雾,唯应促驾还。
复作归田去,犹残穫稻功。
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
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
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
清旭楚宫南,霜空万岭含。
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
俊鹘无声过,饥乌下食贪。
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
浦帆晨初发,郊扉冷未开。
村疏黄叶坠,野静白鸥来。
础润休全湿,云晴欲半回。
巫山冬可怪,昨夜有奔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