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三)

晚凉可爱,是黄昏人静,风生蘋叶。

谁作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

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彻。

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

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兰衾虚设。

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

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夜晚的凉意特别宜人,正值黄昏时分,寂静无声,只有风轻轻吹过浮萍叶。
是谁在细细的柳树间制造出秋天的声音?初听那寒蝉的哀鸣,让人心中凄凉。
我迅速采摘了荷花,又重新点燃沉香,香气在暗中弥漫,交织在一起。
我掀开冰冷的竹席,独自躺在小床上,沐浴着明亮的月光。
年岁渐长,本应减少情感纠葛,但美景依旧,却让我愁肠百结。
可惜这美好的夜晚,身边无人陪伴,空置的角枕和兰花被褥显得寂寞。
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起身漫步,草丛中的露珠忽明忽暗。
银河向西流去,画楼上残留的号角声低沉而悲切。

注释

晚凉:夜晚的凉爽。
黄昏:傍晚时分。
风生:风吹起。
寒蝉:秋天的蝉鸣声。
芙蓉:荷花。
沈水:沉香,一种香料。
冰簟:凉席。
角枕:两端有角的枕头。
兰衾:兰花图案的被子。
宛转:辗转反侧。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呜咽:声音悲切。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静谧图景。"晚凉可爱"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夜晚情感的喜爱,而"黄昏人静,风生蘋叶"则是这种氛围下的具体刻画。"谁作秋声穿细柳,初听寒蝉凄切"中的"谁作秋声"强调了秋天特有的声音,而"寒蝉凄切"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声音的感受。

接下来的"旋采芙蓉,重熏沈水,暗里香交彻"描绘了一场私密而细腻的沐浴场景,其中"芙蓉"指的是荷花,此处可能是用来比喻某种美好事物。"拂开冰簟,小床独卧明月"则表现了诗人夜晚独自一人,享受着皎洁月光的宁静时刻。

"老来应免多情,还因风景好,愁肠重结"表达了随着年龄增长,对于情感的执着减少,但又因为美好的风景而引发深沉的忧虑。接着,"可惜良宵人不见,角枕兰衾虚设"则是对夜晚独处时光的珍贵与孤独的感慨。

最后几句"宛转无眠,起来闲步,露草时明灭。银河西去,画楼残角呜咽"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无法入睡,起身散步于露水中,心中的忧愁如同天边的银河一样深远和悠长。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景象的细腻刻画,以及对孤独、情感与美好风景复杂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收录诗词(264)

朱敦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字:希真
  • 籍贯:洛阳
  • 生卒年:1081-1159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二)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六)杨子安侍郎寿

腊回春近,正日添宫线,香传梅驿。

玉律冰壶此际显,天与奇才英识。

贯日孤忠,凌云独志,曾展回天力。

功名由命,等闲却铩鸾翮。

谁信夫子如今,眠云情意稳,风尘机息。

邂逅初心得计处,伊水鸥闲波碧。

但恐天教,经纶缘在,未遂紫烟客。

君王图旧,看公归觐京国。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四)

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

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

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

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

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

也不蕲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

懒共贤争,从教他笑,如此只如此。

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一)

见梅惊笑,问经年何处,收香藏白。

似语如愁,却问我、何苦红尘久客。

观里栽桃,仙家种杏,到处成疏隔。

千林无伴,澹然独傲霜雪。

且与管领春回,孤标争肯接、雄蜂雌蝶。

岂是无情,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

寄驿人遥,和羹心在,忍使芳尘歇。

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