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立斋对菊二歌(其二)

之子歌远游,征车事奔逸。

归来东篱下,一洗四方色。

静观草木蕃,若不与人力。

苟无浸灌功,造化庸有忒。

今年秋苦旱,五谷废嘉殖。

梅仆竹亦焦,枯芝槁兰茁。

一朝去酷吏,甘雨解众惑。

天人本无间,喜气满城集。

奈何仓廪虚,一饱竟难得。

不如菊花乾,医方剩称述。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个人唱着远游的歌,驾车追求速度和自由。
回到东边的篱笆下,洗净旅途的疲惫和尘埃。
静静观察草木繁茂,仿佛自然之力无需人力。
如果没有灌溉的辛劳,造物主怎会如此偏爱。
今年秋天干旱严重,庄稼歉收无法丰收。
梅树仆倒,竹子也干枯,枯萎的芝草兰花难以生长。
一旦恶吏离去,甘霖降临,人心困惑得以解除。
天人本无隔阂,喜悦的气息充满全城。
然而仓库空虚,即使丰收也无法填满饥饿。
不如采些干菊花,药方中它们仍有诸多功效可言。

注释

之子:这个人。
歌:歌唱。
远游:远行。
征车:驾车。
事:追求。
奔逸:快速奔跑。
归来:返回。
东篱:东边的篱笆。
四方色:旅途的痕迹。
静观:静静观察。
草木蕃:草木茂盛。
浸灌功:灌溉的辛劳。
造化:大自然。
庸:岂,难道。
忒:过分。
秋苦旱:秋天干旱。
五谷废:庄稼歉收。
嘉殖:丰收。
梅仆:梅树仆倒。
竹亦焦:竹子干枯。
枯芝槁兰茁:枯萎的芝草兰花。
酷吏:恶吏。
甘雨:甘霖。
众惑:人心困惑。
天人:天与人。
无间:没有隔阂。
喜气:喜悦。
满城集:充满全城。
奈何:无奈。
仓廪:仓库。
一饱:饱食。
菊花乾:干菊花。
医方:药方。
剩称述:仍有功效可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感慨。开篇“之子歌远游”一句,便设定了一个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在外游历归来后,坐在东篱下,心情豁然。

接着,“一洗四方色”则表达了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放宽。这里“四方色”指的是世间纷扰复杂的情感和事情,而诗人通过对自然界静观草木的体验,似乎得到了某种超脱。

第三句“静观草木蕃,如不与人力”则强调了自然界自有其规律,不需人为干预。这里蕴含着一种道家思想,即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然而,这种和谐的状态被紧接着的“苟无浸灌功,造化庸有忒”所打破。这两句表达了对农业生产中人力与天气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担心如果没有适时的浸灌(指的是雨水和人工灌溉),那么自然界的造化(即生长)将会受到影响。

接下来的“今年秋苦旱,五谷废嘉殖”则具体描绘了一个干旱成灾的景象,反映出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随后的几句“梅仆竹亦焦,枯芝槁兰茁”更是对这种自然灾害的深刻描述。

诗人随后转向了一种希望:“一朝去酷吏,甘雨解众惑。”这里的“酷吏”暗喻着干旱和苦难,而“甘雨”则象征着救赎和恩泽。诗人期待着像甘露般的雨水能够结束这场灾害。

紧接着,“天人本无间,喜气满城集”表达了一种宇宙和谐、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这里的“喜气”是对自然界恩泽的感受和庆幸。

然而,现实总是与理想有差距。诗人在最后两句中写道:“奈何仓廪虚,一饱竟难得。不如菊花乾,医方剩称述。”这里表达了对物资匮乏的无奈和对生活困顿的感慨,同时也赞美了菊花这一自然界的恩赐,可以用来调养身体。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农业生产与天气关系以及个人生活状态的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和谐自然状态的赞美,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更有对未来希望的期待。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和立斋岁寒歌五章(其五)

车马南归兮惠我五阕,一唱三叹兮亦孔之惙。

盍置诸左右兮观省昭揭,岁寒之歌兮声声激烈。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和立斋岁寒歌五章(其四)

有勖我人兮先君之思,有陟尔岵兮我心伤悲。

望松柏之苍苍兮我无令姿,岁寒之操兮炯炯心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立斋岁寒歌五章(其三)

圣人体物兮万世之训,究厥后凋兮基于不竞。

使与春争妍兮曷保常真,岁寒之知兮宁不谓性。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和立斋岁寒歌五章(其二)

忆昔坚保兮铭著心腑,故迹堙芜兮茫茫坠绪。

瞻翠碧之万竿兮犹有遗矩,岁寒之句俨然如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