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欲知峡路打滩涡,千尺苍筠用力多。
进退不烦篙影动,东西惟听柁师呵。
命垂一缕惟天耳,力挽千钧如水何。
争似钱塘江上路,夜深柔橹听吴歌。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于险峻的峡路之中,水流湍急,船只需借助强劲的力量才能前进。诗人通过对比钱塘江上的航行,表达了对蜀江航道艰难的深刻感受,同时也表现出了舟师们在夜晚听着吴歌(指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中展现出的勇气与力量。
诗中的“千尺苍筠用力多”形象生动,展示了船夫们在激流中挥汗如雨、使用长竹竿撑船的艰辛场景。“进退不烦篙影动”则描绘出舟师对水势的精确掌控,即使是细微的篙影(即用竹竿触底的情况)也不会引起他们的烦恼。
“命垂一缕惟天耳,力挽千钧如水何”两句,通过将舟师们的力量比喻为天上的神秘之物,以及将巨大的力量比作轻盈的水流,以此表达了他们在面对险峻航道时所展现出的英勇与力气。
“争似钱塘江上路,夜深柔橹听吴歌”则是诗人借用钱塘江(今浙江杭州西湖的古称)作为比较,强调蜀江行船之难。夜晚时分,在轻柔的橹声中,舟师们依然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险峻航道与舟师英勇力量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水上交通的艰辛与挑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船夫们的赞美之情。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雨过云烟幕,天成水墨屏。
江添半篙绿,山失数峰青。
某寺藏松坞,谁舟系柳汀。
杜鹃声正急,那对夕阳听。
历历湖南道,骎骎岭右州。
感时僧解夏,触事客惊秋。
雨洗流金虐,风生落木愁。
一萍如寄耳,往梦付悠悠。
玉笋环星拱,青螺带雾披。
山为天下胜,境占岭南奇。
援笔难穷者,凭阑尽有之。
不因身世累,筑室老于斯。
峰巍鳌柱疑娲立,地峻龙门自禹开。
山色半昏朝欲雨,滩声不蛰夜何雷。
云屏烟障相迎送,沙鸟风樯几去来。
徙倚阑干不知倦,一诗弹压愧非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