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总持寺阁

宿雨清龙界,晨晖满凤城。

升攀重阁迥,凭览四郊明。

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

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处处风烟起,欣欣草木荣。

故人不可见,冠盖满东京。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昨夜的雨水洗净了龙界的尘埃,清晨的阳光照亮了凤凰城的每个角落。
我登上高阁,远眺四方,景色清晰明亮。
这里是古代周秦之地,山河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情感。
一条弯曲的河流汇合,昔日繁华的五陵如今显得空旷而平坦。
各处升起袅袅炊烟,草木繁茂,生机勃勃。
老朋友已经无法相见,只有官僚贵族们的车马在京都中络绎不绝。

注释

宿雨:昨夜的雨。
清:洗净。
龙界:地名,可能象征皇城或重要区域。
晨晖:清晨的阳光。
凤城:凤凰城,对京城的美称。
升攀:登上。
迥:遥远,高耸。
井邑:城镇,村落。
周秦地:指历史悠久的地方,周朝和秦国的地域。
纡馀:曲折蜿蜒。
寥落:空旷,冷清。
五陵:古代帝王的陵墓,这里可能代指皇室或贵族聚居区。
风烟:炊烟,也指战争或政治风云。
欣欣:生机勃勃。
冠盖:官员的车马仪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处所见之景象与内心之感慨。首句“宿雨清龙界,晨晖满凤城”写出一场夜雨过后的清新早晨,以及旭日照耀下的雄伟宫城,设置了一种恢宏而又明净的氛围。

接着,“升攀重阁迥,凭览四郊明”则描绘诗人登上高阁,远眺四周景色,展示了诗人对广阔视野的渴望和向往。这里“重阁”象征着层层叠叠、雄伟壮观的建筑,而“凭览”则表达了一种从高处俯瞰世界的超脱与豁达。

“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一句,将历史的长河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对古代遗迹的描述,流露出诗人对于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情感。这里,“井邑”指的是古时村落和城镇,“周秦地”则是指古代文明的发源地,而“山河今古情”则表达了时间与空间交织,历史与自然共鸣的情怀。

中间两句,“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通过对水流与陵墓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自然景观的感悟。这里“纡馀”形容水流缓慢,而“寥落”则表现出一种孤独与空旷之感。

最后,“处处风烟起,欣欣草木荣。故人不可见,冠盖满东京。”这几句诗写出了春日景象,以及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无法再见旧友的感慨。这里“处处风烟起”、“欣欣草木荣”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发的情景,而“故人不可见,冠盖满东京”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时光和老朋友无法重逢的思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32)

崔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字:澄澜
  • 籍贯: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
  • 生卒年:shí)(671年-713年

相关古诗词

赠苏少府赴任江南余时还京

丈夫不叹别,达士自安卑。

揽泣固无趣,衔杯空尔为。

流云春窈窕,去水暮逶迤。

行舟忽东泛,归骑亦西驰。

秦地多芳草,江潭有桂枝。

谁言阻遐阔,所贵在相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

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

落叶惊衰鬓,清霜换旅衣。

时来矜早达,事往觉前非。

体道徒推理,防身终昧微。

故人金华省,肃穆秉天机。

谁念江汉广,蹉跎心事违。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襄阳作

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

按节巡河右,鸣驺入汉阳。

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

好学风犹扇,誇才俗未忘。

江山跨七泽,烟雨接三湘。

蛟浦菱荷净,渔舟橘柚香。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宅坏仍思凤,碑存更忆羊。

下车惭政美,闭阁幸时康。

多谢南征术,于今尚不亡。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九龙潭作

弱龄闻兹山,梦寐尝所适。

迨□此跻览,依然是畴昔。

结侣寻绝径,周流观奇迹。

兹逢世所希,环合佨穷壁。

上有龙泉涌,百丈□潨射。

伏溜至阴沟,盘涡沸嵌石。

逶迤环汀屿,熠爚洄金碧。

石蔓下离缕,云萝上绵幂。

玩极不云厌,徘徊忽恶夕。

清濑飞丝篁,茂草代茵席。

泠然闻凤吹,髣髴觏云际。

顾音携手人,谁为挂冠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