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林拂云根,一径绝城腹。
荆扉带翠樾,斗下地愈束。
清溪自南来,势抵北崖曲。
清平水流漫,东去入脩竹。
境幽百物遂,鱼鸟得所欲。
况依仁者居,不与钩弹触。
有如嘉宾至,相与娱听嘱。
鸟飞鸣我傍,鱼泳出深渌。
薄暮登前冈,四顾山在目。
雨滋春稼繁,风动野花馥。
达人乐天性,不待外物足。
遂令兹地胜,久不事营筑。
顾我指崖下,秋当结茅屋。
渠波环古台,辇石坐幽澳。
霜前复来观,兔肥山酒熟。
这首诗描绘了南溪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田园生活。诗人以"长林拂云根"起笔,展现出茂密的树林直插云霄,一条小路深入山谷之中。"荆扉带翠樾,斗下地愈束"进一步描绘了简朴的农舍隐于翠绿的树丛中,环境清幽。南来的清溪蜿蜒曲折,流经修竹,营造出一幅清新宜人的画面。
诗人强调了这里的和谐与宁静,鱼鸟在此自由自在,远离尘嚣。居住在这里的仁者更是与世无争,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来访的客人也能感受到这份宁静,鸟儿在身边鸣叫,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弋。傍晚时分,诗人登高远望,春雨滋润着农田,野花香气四溢,体现出达观之人对生活的满足。
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喜爱,决定在此建造茅屋,享受宁静的生活。他期待秋天的到来,那时可以欣赏到更为美丽的景色,如古台倒映在渠道中,坐在幽静的水湾边,品酒赏月。整首诗以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为主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追求。
不详
喧呼国西门,驿使通万里。
十亭传一马,日夜不得止。
枯肠嗛刍豆,瘦骨系辔箠。
力尽求未息,忽已仆泥滓。
死者既不补,存者行复尔。
闻古至治世,微物均福祉。
不壅王泽流,其先在官理。
国家富郡邑,一板万生齿。
付与有失宜,得无马之似。
投鞍坐太息,春为悲风起。
今兹春始仲,气序忽已燠。
及此暇夜清,开轩散烦蹙。
金波丽中天,流光正穆穆。
佳树澄疏影,幽花运微馥。
浊醪时献斟,清论递往复。
诸季岂不欢,眷眷心所服。
高文炳辰宿,渊议赞化育。
匪才托游好,馀润久沾沐。
兹焉隔清赏,耿耿私恨蓄。
春芳正可乐,嘉会期昼卜。
南堂秋雨清,竹树变愁静。
微寒病体苏,燕坐尘事屏。
高林飒已落,鸣雁去方永。
何以消沉忧,予心在箕颍。
人皆种花我种柏,为此劲性寒不易。
三春虽怜少姿媚,岁暮方看霭颜色。
南堂之南可数到,列树六本翠磔磔。
安得驿使向姑苏,持以赠君比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