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晡时申,父母堂前莫动尘。
纵有些些不称意,向前小语善咨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十二时行孝文》系列之一,具体为第七篇。诗中强调了在特定时刻(晡时申,即下午三至五点)对父母的尊敬与孝顺。诗中提到,在这个时间段内,子女应当保持堂前的清洁,避免制造尘埃,即使有些许不如意的事情,也应以和善的态度询问父母意见,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长辈的尊重与孝敬之道。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于孝道的重视,以及他希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孝顺之心的愿望。这种对长辈的恭敬与聆听,不仅体现了个人品德的修养,也是构建和谐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石。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日入酉,但愿父母得长寿。
身如松柏色坚政,莫学愚人多饮酒。
黄昏戌,下帘拂床早交毕。
安置父母卧高堂,睡定然乃抽身出。
人定亥,父母年高须报爱。
但能行孝向尊亲,总得扬名于后世。
夜半子,孝养父母存终始。
百年恩爱暂时间,莫学愚人不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