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篇

徒闻石为火,未见坂停丸。

暂数盈虚月,长随昼夜澜。

辞家试学道,逢师得姓韩。

阆山金静室,蓬丘银露坛。

安平酝仙酒,渤海转神丹。

初飞喜退凤,新学法乘鸾。

十芒生月脑,六焰起星肝。

流琼播疑俗,信玉类阳官。

玄都宴晚集,紫府事朝看。

谢手今为别,进怜此俗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神仙篇》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戴皓所作,描绘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诗中充满了对神秘力量和超凡脱俗生活的想象,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首先,“徒闻石为火,未见坂停丸”,这两句以自然现象为喻,表达了对未知力量的好奇与探索。石头能化为火焰,坂上的丸子似乎能自行停止滚动,这些超乎寻常的现象象征着对超自然力量的追寻。

接着,“暂数盈虚月,长随昼夜澜”,通过月亮的盈亏变化,以及日夜的更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永恒与不变的追求。

“辞家试学道,逢师得姓韩”两句,描述了主人公离家出走,寻求修道之路,最终遇到了名为韩的老师,开始学习道术。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阆山金静室,蓬丘银露坛”描绘了仙境般的修炼环境,金碧辉煌的静室和银光闪烁的露坛,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安平酝仙酒,渤海转神丹”则进一步展示了修炼过程中的神奇体验,通过酿造仙酒和炼制神丹,主人公似乎在向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迈进。

“初飞喜退凤,新学法乘鸾”中,“退凤”和“乘鸾”分别代表了飞翔于天际的凤凰和鸾鸟,象征着主人公在修道过程中获得的灵性提升和自由飞翔的能力。

“十芒生月脑,六焰起星肝”运用了天文现象的意象,十芒月和六焰星,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寓意着主人公在精神层面的觉醒和成长。

“流琼播疑俗,信玉类阳官”通过琼浆和玉石的比喻,表达了主人公在修道过程中对世俗偏见的超越,以及对真理的坚定信念。

“玄都宴晚集,紫府事朝看”描绘了主人公在神秘的玄都和紫府中与同道中人聚会的情景,体现了修道者之间的交流与共鸣。

最后,“谢手今为别,进怜此俗难”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修道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与同道中人分别的不舍和对世俗生活难以适应的感慨。

整体而言,《神仙篇》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9)

戴皓(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车马行

巩洛风尘处,冠盖相填咽。

多称魏其冷,竞随田鼢热。

轮趣白虎第,珂聚黄金穴。

献酒悉葡萄,州言尽飞铁。

东都蛇已铸,西山绶应结。

朝集类蒸烟,晚至如吹雪。

子云尔何事,门巷无车辙。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度关山

昔听陇头吟。平居已流涕。今上关山望。

长安树如荠。千里非乡邑。四海皆兄弟。

军中大体自相褒。其间得意各分曹。

博陵轻侠皆无位。幽州重气本多豪。马衔苜蓿叶。

剑莹鸊鹈膏。初征心未习。复值雁飞入。

山头看月近。草上知风急。笛喝曲难成。

笳繁响还涩。武帝初承平。东伐复西征。

蓟门海作堑。榆塞冰为城。催令四校出。

倚望三边平。箭服朝来动。刀环临阵鸣。

将军一百战。都护五千兵。且决雄雌前利。

谁道功名身后事。丈夫意气本自然。

来时辞第已闻天。但令此身与命在。

不持烽火照甘泉。

形式: 古风

咏欲眠诗

拂枕薰红帕,回灯复解衣。

傍边知夜永,不唤定应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棹歌行

芙蓉始出水,绿荇叶初鲜。

且停白雪和,共奏激楚弦。

平生此遭遇,一日当千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