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屏风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
写的字的点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涧,字的竖和勾的笔画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如果把屏风放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龙,游到水里去了。 

注释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pàn),字字恐成龙。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草书屏风》,其中蕴含了对古人墨迹的怀念和景物描写的独特情趣。开篇“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空间,一幅草书屏风似乎承载着过往的记忆,而那模糊不清的笔画中,却依稀可见到古人留下的痕迹,显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的深切怀念。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岁月流转下墨迹的变迁,尽管经历风霜,但那古人的笔力依旧透过时光的磨损而显现出来,这不仅是对物质上的保存,更是在精神上的一种传承。

接下来的“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通过对奇特岩石和苍凉藤蔓的细致笔触,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又不失萧瑟的秋日山谷画面。这一景象与前文中古人的墨痕相互呼应,不仅是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

最后,“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两句,则是在设想如果站在水边,那草书屏风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似乎能化为飞动的龙形,这不仅是诗人对于古人笔力的一种赞美,更是对自己创作欲望的一种表达——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够达到古人的神韵。

这首诗通过对一幅草书屏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荐福寺讲筵偶见又别

见时浓日午,别处暮钟残。

景色疑春尽,襟怀似酒阑。

两情含眷恋,一饷致辛酸。

夜静长廊下,难寻屐齿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重和大庆堂赐宴元珰而有诗呈吴越王

冷宴殷勤展小园,舞鞇柔软綵虬盘。

篸花尽日疑头重,病酒经宵觉口乾。

嘉树倚楼青琐暗,晚云藏雨碧山寒。

文章天子文章别,八米卢郎未可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重游曲江

追寻前事立江汀,渔者应闻太息声。

避客野鸥如有感,损花微雪似无情。

疏林自觉长堤在,春水空连古岸平。

惆怅引人还到夜,鞭鞘风冷柳烟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闺情

轻风滴砾动帘钩,宿酒犹酣懒卸头。

但觉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静月当楼。

何郎烛暗谁能咏,韩寿香焦亦任偷。

敲折玉钗歌转咽,一声声作两眉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