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炎正所作,名为《蝶恋花·别范南伯》。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痛和怀念之情的复杂心理。
"离恨做成春夜雨"一句,以雨象征离别之愁,春夜的寂静中,细雨绵绵,无声地浸润着心田,显得离恨尤深。接着"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用奔腾的春江比喻时光的无情流逝,水势浩大,却也带不走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愫。
"弱柳系船都不住"则是从景物中寻找寄托,柳树柔弱,本想借它系缚心中的舟船,但终究无法阻挡离别的现实。"为君愁绝听鸣橹"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即使是偶尔传来的橹声,也能引起无尽的愁绪。
"君到南徐芳草渡"一句,提醒着读者朋友将要踏上的路程,南徐即今江苏省南京市一带,那里的芳草和渡口,是友人行程中的风景,也是分离时共同记忆的印记。"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则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思和留恋。
最后两句"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回望那些已经发生的离别,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哀伤。乱山如同时间的痕迹,遮住了往事,无从追寻,只能在心里默数着那一段段断续的人生旅程。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离别之愁、怀念之深的画卷。
不详
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宿鹭栖身,飞鸿点泪,不堪更是重阳到。
一襟无处著凄凉。倚阑看尽斜阳倒。
瘦减难丰,悲伤易老,淡觞消得黄花笑。
画眉人去玉篦存,浓愁如黛凭谁扫。
老子与悠哉。
扶筇向水村。
廿年作伴似相知,积霰层冰花满枝。
何事一朝攀折尽,暗香疏影系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