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迁客

无机还得罪,直道不伤情。

微雨昏山色,疏笼闭鹤声。

闲居多野客,高枕见江城。

门外长溪水,怜君又濯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即便无意间触怒他人,也要坚持正直而不伤人情感。
细雨使得山色变得朦胧,稀疏的笼子似乎关住了鹤的叫声。
闲暇时家中常有隐士来访,高枕而卧能远眺江边之城。
门外那条长长的溪水,它似乎也在怜爱你,陪你洗涤帽缨。

注释

无机:无意间,非故意。
得罪:触怒,使人不满。
直道:正直的行为或道路。
伤情:伤害人的情感。
微雨:小雨,细雨。
昏:使模糊,此处指使山色变得朦胧。
山色:山的景色。
疏笼:稀疏的笼子,也可能指笼子间隔大,声音能传出。
闭鹤声:鹤的叫声被限制或笼罩在笼中。
闲居:清闲地居住。
多野客:常有隐士或山野之友来访。
高枕:枕着高枕头,比喻悠闲自得。
江城:临江的城市。
门外:住宅外。
长溪水:长长的溪流。
怜君:怜惜你,对你的同情或喜爱。
濯缨:洗涤帽缨,古代文人雅士的一种象征性清洁行为,比喻保持高洁的品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以一种豁达的心态,表达了对朋友的理解和关怀。

"无机还得罪,直道不伤情"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在与友人的交往中,即使有误会或冲突,也能坦诚相待,不让这些小插曲影响彼此的情谊。这种处世态度体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君子之交。

接下来的"微雨昏山色,疏笼闭鹤声" 描述了一种恬淡自然的景象,微雨使得山色变得朦胧,而远处传来了鹤鸣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绪。

"闲居多野客,高枕见江城"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偶尔来访的田园之客是诗人的精神寄托。而"高枕见江城"则显示了诗人居所的高远,从容地观赏着脚下江城的景致。

最后两句"门外长溪水,怜君又濯缨" 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溪水长流,象征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而"怜君"表达了对远行者朋友的不舍和担忧。"濯缨"则是指朋友行装上的带子被溪水打湿,这里既有实际含义,也隐喻着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展示了古代文人特有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赠别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李伊阙

桐履如飞不可寻,一壶双笈峄阳琴。

舟横野度寒风急,门掩荒山夜雪深。

贫笑白驹无去意,病惭黄鹄有归心。

云间二室劳君画,水墨苍苍半壁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闲师

近日高僧更有谁,宛陵山下遇闲师。

东林共许三乘学,南国争传五字诗。

初到庾楼红叶坠,夜投萧寺碧云随。

秋江莫惜题佳句,正是磷磷见底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所知

因钓鲈鱼住浙河,挂帆千里亦相过。

茅檐夜醉平阶月,兰棹春归拍岸波。

湖日似阴鼍鼓响,海云才起蜃楼多。

明时又作闲居赋,谁荐东门策四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