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竹歌

此君气节极伟特,令人爱之舍不得。

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

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位君子的气节极为独特,让人喜爱得无法割舍。
他游遍了有竹林的山水,不论主人是否相识。
无论早晚,我都看不够这翠绿的光芒,它穿透了我的双眼。
有一天,我的心忽然变得空灵,他挺直身躯,瞬间化为了美玉。

注释

此君:这位君子。
气节:道德操守,品格。
伟特:独特,非凡。
爱之舍不得:深深的喜爱,难以割舍。
遍造:游遍。
山水有竹处:有竹林的山水之地。
不问:不顾及。
识不识:是否认识。
朝朝暮暮:每天早晚。
看不足:看不够。
碧光:翠绿的光芒。
透双目:穿透双眼。
心空:心境空灵。
忽归去:突然离去。
挺身:挺直身体。
特立:独立不倚。
化为玉:转化为玉石。

鉴赏

这首诗《爱竹歌》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的作品,他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竹子深深的热爱和敬仰。诗中“此君气节极伟特”赞美了竹子高尚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节,"令人爱之舍不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眷恋之情。接下来,“遍造山水有竹处,不问主人识不识”描绘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有竹子的地方就必去欣赏,甚至不顾主人是否相识,体现出他对竹子的痴迷和追求。

“朝朝暮暮看不足,感得碧光透双目”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竹子的钟爱,即使日复一日地观赏也觉得不够,竹子的翠绿光芒仿佛穿透了他的双眼,直入心灵。最后,“一旦心空忽归去,挺身特立化为玉”寓意着诗人虽然可能离开人世,但竹子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心中,他的精神也会像竹子一样坚韧挺拔,最终升华成一种纯洁无暇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深敬仰和人格追求,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崇尚高洁品格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避暑入古寺

避暑入古寺,暂尔遣骚屑。

心静凉于秋,倏然适清悦。

彼哉谁氏子,对弈气争杰。

惜其二低手,彼此蔑奇著。

旁观发冷笑,连呼错错错。

救之不可及,流视入寥廓。

形式: 古风

餐菊花歌

道人四时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

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歌笑频颠狂。

忆昔我为混沌王,洞见末劫寿不长。

尽召群仙列殿下,敕宣餐菊长生方。

我今化身游下土,一嚼清凉彻肺腑。

顿令心地豁然开,迸出明珠耀今古。

普入变化妙如意,能为一切主中主。

尘尘刹刹黄金身,永救娑婆众生苦。

形式: 古风

水国

水国烟霞客,春来始定居。

老逢人事懒,贫觉旧交疏。

隙影窥蟾滴,芸香散箧书。

西湖风月好,不到一年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九日次应侍郎仁伯韵

九日风高快客情,穹然天宇气澄明。

白衣酒送人难得,黄菊花开句易成。

对景浑忘披雪鬓,登高喜放遏云声。

古人曾堕龙山帽,为爱金风两腋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