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菊花歌

道人四时花为粮,骨生灵气身吐香。

闻到菊花大欢喜,拍手歌笑频颠狂。

忆昔我为混沌王,洞见末劫寿不长。

尽召群仙列殿下,敕宣餐菊长生方。

我今化身游下土,一嚼清凉彻肺腑。

顿令心地豁然开,迸出明珠耀今古。

普入变化妙如意,能为一切主中主。

尘尘刹刹黄金身,永救娑婆众生苦。

形式: 古风

翻译

道士以四季花卉为食粮,骨子里透出灵性,身上散发香气。
闻到菊花便心生极大欢喜,拍手欢笑,举止疯狂。
回想往昔,我是混沌世界的王者,预见到末世寿命短暂。
我召集众仙排列在宫殿之下,下令要他们遵循食用菊花以求长生之法。
如今我化身人间,一口菊花带来清凉直透心肺。
顿时心境开阔,内心深处闪耀出明珠,光照古今。
我通晓万物变化,无所不能,成为万物的主宰。
我拥有黄金般的身体,在尘世中拯救众生于苦难之中。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
花为粮:以花为食物。
骨生灵气:骨髓充满灵性。
洞见:预见未来。
寿不长:寿命短促。
群仙:众多神仙。
餐菊:食用菊花。
豁然开:突然开朗。
明珠:比喻智慧或珍贵的东西。
尘尘刹刹:形容无数的世界。
永救:永远拯救。
娑婆:佛教中指现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元初诗人郑思肖的《餐菊花歌》,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对菊花的独特情感与信仰。首句“道人四时花为粮”展现了道人以花为食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菊花,象征着清高与长寿。接下来的“骨生灵气身吐香”赞美菊花的灵性和香气,表达出诗人对菊花的敬仰。

“闻到菊花大欢喜”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热爱,听到菊花的气息就感到极大的喜悦。“拍手歌笑频颠狂”则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因喜爱而忘形的欢乐状态。诗人回忆自己曾是混沌王,预知末劫,因此倡导以菊花为长生之方,体现了他对生命和永恒的追求。

“我今化身游下土”表示诗人已投身人间,体验世俗生活,而“一嚼清凉彻肺腑”则形容菊花带来的身心清凉。诗人通过食用菊花顿觉心胸开阔,智慧如明珠般照亮古今。“普入变化妙如意”表达了菊花在诗人眼中的神奇力量,能主宰万物。

最后两句“尘尘刹刹黄金身,永救娑婆众生苦”寓意深远,将菊花视为救赎之物,承诺它将永远拯救世间众生于苦难之中。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菊花的崇敬和寄托,以及对生命、智慧和救赎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水国

水国烟霞客,春来始定居。

老逢人事懒,贫觉旧交疏。

隙影窥蟾滴,芸香散箧书。

西湖风月好,不到一年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九日次应侍郎仁伯韵

九日风高快客情,穹然天宇气澄明。

白衣酒送人难得,黄菊花开句易成。

对景浑忘披雪鬓,登高喜放遏云声。

古人曾堕龙山帽,为爱金风两腋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阎立本十八学士图

阎公十八学士图,当时妙笔分锱铢。

惜哉名姓不题别,但可以意推形模。

十二匹马一匹驴,五士无马应直庐。

五鞍施狨乃禁从,长孙房杜王魏徒。

一人醉起小史扶,一人欠伸若挽弧。

一人观鹅凭栏立,一人运笔无乃虞。

树下乐工鸣瑟竽,八士环列按四隅。

笑谈散漫若饮彻,盘盂杯勺一物无。

坐中题笔清而癯,似是率更閒论书。

其中一著道士服,又一道士倚枯株。

三人傍树各相语,一人系带行徐徐。

后有一人丰而胡,独吟芭蕉立踟蹰。

一时登瀛客若是,贞观治效真不诬。

书林我曾昔曳裾,三局腕脱几百儒。

雄文大笔亦何有,餐钱但日靡公厨。

邦家治乱一无补,正论出口遭非辜。

时危玉石一焚扫,览画思古为嗟吁。

形式: 古风

湘江秋夕

岳麓长云合,湘江暮霭收。

鸿鸣沙渚夜,叶脱洞庭秋。

霜竹千丛密,风弦一曲愁。

独醒人不见,西岸水悠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