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中买归舟

泛菊囊萸事已休,光阴无脚驶如流。

更无出入消磨雨,只有悲凉断送秋。

戴屋未停持伞手,买舟先办打篷头。

悬知明镜重飞处,昵昵灯前问鄂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赏菊和佩戴茱萸的习俗已经结束,时光匆匆流逝就像没有脚的流水。
再也没有欢聚或离别来消磨雨天,只剩下悲凉陪伴着秋天的来临。
即使手持雨伞,戴屋的工作仍未停止,买船时首先考虑的是修理篷头。
我预想在明亮的镜子再次飞升的地方,你将在灯下低声询问鄂州的消息。

注释

泛菊囊萸:指重阳节赏菊佩戴茱萸的习俗。
无脚驶如流:形容时间流逝之快。
消磨雨:指因聚会或离别等活动。
悲凉断送秋:表达秋天带来的孤寂和凄凉。
戴屋:比喻繁重的工作或职责。
持伞手:手持雨伞的人。
买舟:购买船只。
打篷头:修理或准备船篷。
明镜:比喻明亮的眼睛或清晰的回忆。
鄂州:地名,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

鉴赏

这首宋诗《连雨中买归舟》是曹彦约所作,描绘了诗人身处连绵阴雨中的情景,以及他对归乡的期待和感慨。首句“泛菊囊萸事已休”暗指重阳节的庆祝已经结束,时光如流水般悄然流逝,"光阴无脚驶如流"形象地表达了岁月匆匆之意。

接下来的两句“更无出入消磨雨,只有悲凉断送秋”,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连绵的雨不仅阻碍了他的行程,也似乎在加重他离别秋日的哀愁。"戴屋未停持伞手"写出了诗人即使在风雨中仍坚持前行,而"买舟先办打篷头"则预示着他对归乡的决心,尽管天气恶劣,也必须准备应对。

最后两句“悬知明镜重飞处,昵昵灯前问鄂州”,通过想象未来的画面,诗人仿佛预见自己在明亮的灯光下,向家人或朋友询问关于鄂州(可能是指目的地)的消息,透露出对家的深深思念和归期的迫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连雨中归乡的心情,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有对家乡的热切期盼,情感深沉而富有画面感。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连雨坐湖庄

泥泞政如许,出门安所之。

龙公无倦日,老子有閒时。

适意家常酒,忘怀独自棋。

困来饶一睡,百虑本何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邵武赵使君挽章二首(其二)

脱白同辛丑,苍黄共丙寅。

京华誇俊逸,鄂渚话酸辛。

谓上樵川最,还登要路津。

邻墙摧一柱,岁晚倍伤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邵武赵使君挽章二首(其一)

近代金枝里,何人桂籍传。

祖孙三世盛,文武两科全。

日月开宏业,山川哭盛年。

天高无可问,有德在民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陈氏夫人挽章

受氏推玄女,来嫔得召南。

躬行其诫七,礼尽所从三。

孝养衣皆綵,权舆色已蓝。

霜风吟木末,哀怨不能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