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凉宜人的景象,诗人在钟山寺中避暑,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楼台虽少景何深"表达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感慨,即便是简陋的建筑,也无法掩盖这里景色的深远之处。"满地青苔胜布金"则形象地将青苔比作金色,强调自然景观超越了物质财富。
"松影晚留僧共坐"写出了诗人与寺中的僧侣共同坐在长松的影子下,这里时间仿佛被拉长,而"水声闲与客同寻"则描绘出诗人与来访者一起追寻着悠扬的水声,享受着这种宁静。"清凉会拟归莲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可能加入某种文人团体的憧憬,而"沈湎终须弃竹林"则显示出诗人对于目前所处环境的依恋,但也意识到最终需要告别这里。
"长爱寄吟经案上"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典籍的崇敬和喜爱,以及他在经案上吟咏的场景。最后"石窗秋霁向千岑"则描绘出诗人坐在石制的窗户旁,透过窗户望着外面清澈的秋日天空,这种宁静与远离尘世的感觉达到了极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尊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