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月食中秋遂无月

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

世事相违剧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

云窗自照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

坐想西风万袍鹄,政飞健笔写琅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中秋时节,蛤蟆无心停留,老兔却急于避开昨晚的寒冷。
世间之事变化无常,如同晴雨交错,人生何必执着于悲欢离合。
在云窗中,自己照见手中青藜拐杖,月亮映照下,家中月户修复了白玉盘。
静坐想象西风中的万只白鹤,正挥动健笔书写美好的诗篇。

注释

妖蟆:比喻不受重视或不受欢迎的人。
中秋地:指中秋节的氛围。
老兔:象征月亮。
昨夜寒:指夜晚的寒冷。
世事相违:世间事情的变化出乎意料。
剧晴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许悲欢:期待或忍受悲欢离合。
云窗:云彩般的窗户。
青藜杖:用藜草装饰的手杖,古时学士所持。
月户:月光照射的门户。
白玉盘:月亮或玉制的盘子,这里可能指月亮。
西风:秋风。
万袍鹄:众多穿着白袍的鸟,形容众多。
健笔:有力的笔。
琅玕:美玉,也指诗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八月十四月食中秋遂无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中秋佳节因月食而无法赏月,内心的失落与不舍。

"妖蟆不为中秋地,老兔先奔昨夜寒。"

这两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蟾蜍(指月亮)和玉兔(指月宫中捣药的兔子),形象地表达了月亮因为月食而失去了其本应有的光辉,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不满。

"世事相违剧晴雨,人生何苦许悲欢。"

这两句则转折到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人生在变化无常中难以预料,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

"云窗自照青藜杖,月户重修白玉盘。"

此处描绘了一种宁静美好的夜晚景象,但月亮不见,反而是云彩映照在窗上,月门(指专为赏月开设的门)虽被重新装饰,却也只能空对着一个没有月亮的夜空。

"坐想西风万袍鹄,政飞健笔写琅玕。"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无月的中秋之夜,心中所向往的美好境界,以及希望通过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赏月传统的反思,抒发了对人生无常、自然美景难以永恒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十二月二十四日雪盖予三年于淮才见此耳时东师援淝水捷书西来走笔呈赵公借官奴与幕友一醉

淝水风声欲破苻,文城雪意趁禽吴。

诗筒拟醉玉跳脱,捷羽已飞金仆姑。

剡曲但能乘兴逸,灞桥仅不负诗癯。

那知莫府文书外,更解飞琼打阵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十二月十日

酒醒开门雪满山,径穿疏竹上危栏。

溪山与我俱成画,草树惟梅大耐寒。

留伴夜深银凿落,莫缘春近玉阑珊。

老枝擎重供诗嚼,一洗相如渴肺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月六日园丁置墨紫

已是年时欲雪天,谁回冷落作芳妍。

极知品在群葩上,忽与梅争一著先。

颜色依然香墨重,花头不减暮春圆。

人言桃李多如此,有底能移造化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又用胡尉韵

便觉寻春负一筹,老怀无复少年游。

茶桑天似鹅黄酒,杨柳花飞狐白裘。

试问独醒观众醉,何如一笑失千忧。

不知多少人间事,付与溪声自在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