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悠悠干禄利,草草废渔樵。
身世堪惆怅,风骚顿寂寥。
高秋期步野,积雨放趋朝。
得句如相忆,莎斋且见招。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开篇“悠悠干禄利,草草废渔樵”两句,通过对农夫渔樵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过往时光的感慨。“身世堪惆怅,风骚顿寂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以及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感受。
接着,“高秋期步野,积雨放趋朝”两句,通过秋天漫步和积雨后的清晨行走,展示了诗人的胸襟开阔和对自然的亲近。这些景象不仅是外在世界的写照,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最后,“得句如相忆,莎斋且见招”表达了诗人通过书写文字来寄托思念,以及希望通过文学作品与友人保持联系的愿望。这里的“莎斋”可能指的是简陋的书房或是诗人的居所,而“且见招”则暗示了一种期待和召唤,彰显了诗人对精神寄托和情感交流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活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脱世俗、寂寞孤独却又满怀文学创作激情的情怀。
不详
诗论家。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清才郑小戎,标的贵游中。
万里云无侣,三山鹤不笼。
香和丹地暖,晚着綵衣风。
荣路期经济,唯应在至公。
华下支离已隔河,又来此地避干戈。
山田渐广猿时到,村舍新添燕亦多。
丹桂石楠宜并长,秦云楚雨暗相和。
儿童栗熟迷归路,归得仍随牧竖歌。
西北乡关近帝京,烟尘一片正伤情。
愁看地色连空色,静听歌声似哭声。
红蓼满村人不在,青山绕槛路难平。
从他烟棹更南去,休向津头问去程。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