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诗人王鏊以“次谢少傅韵”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七里滩头把钓纶”,描绘了诗人独自在七里滩边垂钓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接着,“匡时谁是旧元臣”一句,由个人的隐逸生活联想到国家的治理,提出疑问:在动荡的时代中,还有谁能像古代的贤臣一样,为国家的安定出谋划策呢?
“庙廊正尔怀多故,世事那堪又一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庙廊指朝廷,多故意味着国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诗人感叹,面对不断变化的世事,人们难以应对,似乎找不到解决之道。
“国手就閒仍此际,拙工当局更何人。”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有能力的“国手”与无能的“拙工”进行对比,强调在国家危难之际,真正能够担当重任的人却不在其位,表达了对当权者的失望和对人才缺失的忧虑。
最后,“片帆出没烟波里,回羡仙舟早渡津。”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情感。片帆在烟波中时隐时现,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而“仙舟早渡津”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羡慕。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