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吟

荏苒秋光虚度,玩月池台,登高楼阁。

风传霜信,遍送晓寒侵幕。

凄凉细雨,洒窗飘户,漏永更长,枕单衾薄。

梦里惊鸿唤起,坐对寒釭,犹听晨漏残角。

先自宿酲似病,共愁造合滋味恶。

虽有丁宁语,怕旁人多口,还类金铄。

如斯情绪,戚戚怎禁牢落。

纵欲凭江鱼寄往,漫霜毫频握。

几时得见,诸事都记著。

形式: 词牌: 丹凤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里登高望远、感受凉风和细雨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时光的留恋和对亲友的思念。

“荏苒秋光虚度”一句,通过秋天日影的拉长来形容时间的流逝,给人以淡淡哀愁之感。诗人在月下徘徊于池台之间,更显得心境的寂寞。

“风传霜信”等几句,则是通过对秋风和寒气的描写,强化了这种凄凉孤独的情绪。细雨如织,使室内也变得冷清,甚至连梦中都无法逃离这般境遇。

接下来的“梦里惊鸿唤起”一段,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时分的感受。梦醒之后,对窗外的漏水声有了新的体会,这声音仿佛是在提醒着什么,增添了一份孤寂。

“先自宿酲似病”等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既不愿与旁人多言,又担忧自己的情绪难以自抑。即使有亲近之人,也只能是字里行间的传递,无法真正相见。

最后,“如斯情绪,戚戚怎禁牢落”一句,是对整个心境的一种总结。诗人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比喻为“戚戚”,形容其深沉而难以释怀。而“纵欲凭江鱼寄往,漫霜毫频握”则是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书信或其他方式传递自己的情感,但这种努力似乎也只能是徒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哀愁,是一篇表现力极强的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89)

杨泽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丑

叹浓欢易散,便忍把、恩情抛掷。

恁时寸心,惟思生翅翼。别后踪迹。

不定如萍泛,暂抛江沔,又留连京国。

芳容料见尤光泽。共赏青楼,同游绮陌。

皆曾痛怜深惜。纵鳞鸿托意,云水犹隔。兰房深寂。

映轻红淡碧。翠竹名花底、同燕息。杯盘屡肯留客。

见真诚厚爱,意深情极。乌纱剪为新冠帻。

谁知道、荏苒尘埃带抹,任他倾侧。

朝云信、且候潮汐。但寸心、未改伊人在,应须近得。

形式: 词牌: 六丑

少年游(其二)

三分芳髻拢青丝。花下见仙姿。

殢雨情怀,沾风踪迹,相见恨欢迟。

能言艳色如桃李,曾折最先枝。

冶叶丛中,闲花堆里,那有者相知。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少年游

鸾胎麟角,金盘玉箸,芳果荐香橙。

洛浦佳人,缑山仙子,高会共吹笙。

挥毫便扫千章曲,一字不须更。

绛阙瑶台,星桥云帐,全胜少年行。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少年游(其一)

金炉喷兽枕敧山。衾帐不知寒。

数片飞花,初临窗外,犹作坠梅看。

明年此际应东去,藤轿逐征鞍。

山水屏中,莺花堆里,相与下临安。

形式: 词牌: 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