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歌(其七)

粤海关开海舶过,渔人生计只渔蓑。

从今不用愁饥馁,鱼课承恩减已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粤海关开放后,渔民生活的变化。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人过去与现在的生计差异,以及政策调整对渔民带来的福祉。

首句“粤海关开海舶过”,点明了事件背景——粤海关的开放,使得过往船只频繁,暗示着贸易的繁荣和海上活动的增加。这为渔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可能带来竞争和挑战。

次句“渔人生计只渔蓑”,强调了渔民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依靠渔蓑(一种捕鱼工具)维持生计。这里既有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也暗含了对渔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接着,“从今不用愁饥馁”表达了政策调整后,渔民不再担心饥饿的问题。这可能是政府减免了渔业税赋或提供了其他形式的援助,使得渔民的生活有了保障。

最后,“鱼课承恩减已多”进一步说明了政策的利好,即渔业税收的减少。这不仅减轻了渔民的经济负担,也体现了政府对渔民的关怀和恩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渔民生活,展现了社会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政策改善民生的肯定和赞美。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铙歌(其八)

火种刀耕只任天,峒瑶安处堠无烟。

都人总计堆花酒,斗米年来五十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铙歌(其九)

海不扬波万国通,三吴闽浙各乘风。

盛时不贵珍奇物,彝舶无多到粤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铙歌(其十)

碧眼番彝剑在襟,百年贡市海门深。

逢人不作中华拜,脱帽为恭自掩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铙歌(其十一)

铜鼓千峰击浪鸣,十帆过角九帆倾。

军中胜算饶奇道,潭滘新开近且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