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处士武君归章洪山居

形影无群消息沈,登闻三击血沾襟。

皇纲一日开冤气,青史千年重壮心。

却望乌台春树老,独归蜗舍暮云深。

他时纵有徵书至,雪满空山不可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孤独的身影无伴侣,音讯沉寂伤心怀,敲响登闻鼓血泪湿衣襟。
帝王的律法终有一日能伸张正义,青史千古将铭记这豪壮的决心。
回头望向那御史台的老树已春末,独自归家小屋暮色苍茫云层厚。
即使未来有征召的书信传来,大雪覆盖的空山也难以寻觅我的踪迹。

注释

形影无群: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消息沈:消息沉寂,没有音讯。
登闻:古代宫门外的鼓,用以让百姓击鼓诉冤。
三击:多次击打,表示决心或急切。
血沾襟:泪水混合着血,形容极度悲愤。
皇纲:皇帝的法律、纲纪。
一日开:有一天得以昭雪。
冤气:冤屈之气,指蒙受的不白之冤。
青史:历史记载,常指史书。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此处强调长远影响。
重壮心:重视、推崇其壮志雄心。
却望:回头望,往回看。
乌台:汉代以来御史府的别称,这里代指朝廷、官场。
春树老:春天的树木已显老态,比喻时光流逝。
独归:独自返回。
蜗舍:像蜗牛壳一样小的居所,谦称自己的家。
他时:将来,以后。
纵有:即使有。
徵书:征召的文书,指朝廷的召唤。
雪满空山:大雪覆盖的荒山,象征远离尘嚣或难以寻找。
不可寻:无法找到,难以追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处士武君返回章洪山居的境况,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情怀。"形影无群消息沈"一句,通过对比形与影的关系,表达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和孤独感,也暗示着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紧接着的"登闻三击血沾襟"则描绘了一种悲壮的情景,可能是指某种斗争或是不平之事,表现了诗人对正义的坚守和对不公的愤慨。

接下来的"皇纲一日开冤气,青史千年重壮心"则表明了一种对于历史正义的向往与期待。皇纲指的是朝廷的法度,而开冤气则是指为受屈的人平反,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未来社会公正的渴望。而青史千年重壮心,则是在强调这种渴望跨越千年,显示出诗人的胸襟与远见。

"却望乌台春树老,独归蜗舍暮云深"一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乌台春树老,描绘了一种岁月静好、物是人非的情景,而独归蜗舍暮云深,则更深化了这种隐逸之情。

最后两句"他时纵有徵书至,雪满空山不可寻"则透露出一种彻底与世隔绝的决心。即便有召唤之书到来,也因大雪封山而无法抵达,表现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坚定选择和对外界的彻底放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超脱世俗的高远情怀。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送同年崔先辈

西风帆势轻,南浦遍离情。

菊艳含秋水,荷花遰雨声。

扣舷滩鸟没,移棹草虫鸣。

更忆前年别,槐花满凤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张厚浙东谒丁常侍

凉露清蝉柳陌空,故人遥指浙江东。

青山有雪松当涧,碧落无云鹤出笼。

齐唱离歌愁晚月,独看征棹怨秋风。

定知洛下声名士,共说膺门得孔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张尊师归洞庭

能琴道士洞庭西,风满归帆路不迷。

对岸水花霜后浅,傍檐山果雨来低。

杉松近晚移茶灶,岩谷初寒盖药畦。

他日相思两行字,无人知处武陵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

征夫天一涯,醉赠别吾诗。

雁迥参差远,龙多次第迟。

宁歌还夜苦,宋赋更秋悲。

的的遥相待,清风白露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