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其十六)洞庭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翻译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注释

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湖光山色图景。"行尽潇湘到洞庭",开篇即设定了诗人行至潇湘、洞庭一带,潇湘是古代对汨罗江、湘江的总称,而洞庭则指的是洞庭湖,皆位于今天的湖南省境内。这里通过“行尽”二字,传达出诗人旅途中不断前行直至抵达目的地的情景。

"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则描绘了广阔的楚地天空之下,几座山峰挺立,其间绿树成荫,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也映射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里的“阔处”表达了一种开阔与辽远的感觉,而“数峰青”则是对那片宁静之地的一种视觉上的描绘。

"旗梢不动晚波平",诗人通过对船只上旗帜及梢头的描述,传递了一种静谧与和谐的情境。这里的“旗梢”通常指的是船上的桅杆末端,而“不动晚波平”则说明了晚间湖面上的水波极为微小,几乎是平静无澜的状态。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水乡风光。这里的“红蓼”指的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植物,而“一湾纹缬乱”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植物在湖湾中繁茂而有序的生长状态。紧接着,“白鱼双尾玉刀明”一句,则描绘了一种清晰可见的水下世界,其中的“白鱼”可能是对鱼类或其他水生物的形容,而“双尾玉刀明”则用来比喻这些生物在清澈透明的水中游动时所呈现出的优雅姿态。

最后,“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则将读者带入到了夜幕降临之际,诗人所乘坐的船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湖面上的倒影与天空中的繁星交相辉映。这里的“夜凉”传达了一个宁静而清凉的夜晚气氛,“船影浸疏星”则通过对船影与星光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意象的叠加,不仅展现了洞庭湖的自然风光,更透露出诗人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情怀。

收录诗词(639)

张孝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 字:安国
  • 号:于湖居士
  •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32年-1169年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其二)

溪练写寒林。云重烟深。楼高风恶酒难禁。

徙倚阑干谁共语,江上愁心。清兴满山阴。

鸿断鱼沈。一书何啻值千金。

独抚瑶徽弦欲断,凭寄知音。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其一)

琪树间瑶林。春意深深。梅花还被晓寒禁。

竹里一枝斜向我,欲诉芳心。楼外卷重阴。

玉界沈沈。何人低唱醉泥金。

掠水飞来双翠碧,应寄归音。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减字木兰花(其九)

人间奇绝。只有梅花枝上雪。有个人人。

梅样风标雪样新。芳心不展。嫩绿阴阴愁冉冉。

一笑相看。试荐冰磐一点酸。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其三)

爱而不见。立马章台空便面。想像娉婷。

只恐丹青画不成。诗人老去。恰要莺莺相伴住。

试与平章。岁晚教人枉断肠。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