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若个亭台绿水边,粉墙低处出婵娟。
分明识得东风面,不见罗裙血色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首句“若个亭台绿水边”,以疑问的语气引出画面,仿佛在询问何处的亭台坐落于碧波荡漾的水畔,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氛围。接着,“粉墙低处出婵娟”一句,通过“粉墙”与“婵娟”的对比,既展现了建筑的雅致,又赋予了景物以女性般的柔美,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情感。
“分明识得东风面”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比作一位识得人间万物之美的女子,形象地表达了春风吹过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而“不见罗裙血色鲜”则以反问的方式,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如同少女的罗裙一般鲜艳夺目,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向往。
不详
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年三十岁。出生儒学世家,郑氏曾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称“花桥郑家”。允端颖敏工诗词,嫁同郡施伯仁。其夫为儒雅之士,夫妻相敬如宾,暇则吟诗自遣,然题涉甚广,不止写闺情。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入平江,家为兵所破,贫病悒悒而卒。宗族之士谥曰“贞懿”,后人称之为“女中之贤智者”。其夫施伯仁编次其遗著成帙,名《肃庸集》一卷。诗集后来历经颠簸,散失了一半多,仅留下百余首诗
忆昔娉婷十五馀,匀红傅白斗西施。
如今老大慵妆洗,正是梨花过雨时。
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
为报西风莫吹却,夜深留取听秋声。
诗骨从来不受肥,那堪衰病弗胜衣。
朝来试把罗裳系,瘦比今春又半围。
老瞒雄视欲吞吴,百万楼船一炬枯。
留得清风明月在,网鱼谋酒付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