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崇春寒韵

知和而和当有节,节贵得中忌超越。

造化神机岂易窥,天上不知谁理燮。

东皇面目似非真,我闻四时皆有春。

春来天地已交泰,肃肃群阴岂可伸。

金谷笙歌未尝冷,莫张威势嚇诗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和谐应当适度,过度就失去了价值。
自然的奥秘难以轻易洞察,天上的秩序由谁掌管呢?
春天的面貌并非永恒不变,四季轮回都有春天的踪迹。
春天到来,天地阴阳调和,阴气不能妄自扩张。
即使金谷园中的音乐从未停止,也不要滥用权势恐吓诗人。

注释

和:和谐。
节:适度。
中:适中。
超越:过分。
造化:自然。
神机:奥秘。
理燮:秩序管理。
东皇:古代对春神的称呼。
真:真实。
交泰:阴阳调和。
肃肃:严正的样子。
群阴:众多的阴气。
金谷笙歌: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
威势:权势。
嚇:恐吓。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和叔崇春寒韵》,出自北宋文学家王柏之手。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和而不同”的哲学思考。

开篇两句“知和而和当有节,节贵得中忌超越。”表明了作者对于和谐与适中的认识,即在保持和谐的同时,也要有所节制,不能过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重视中庸之道的理念。

接着,“造化神机岂易窥,天上不知谁理燮。”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创造力机制的描绘,表现出对于高于人类智慧的宇宙力量的敬畏。这里的“造化”指的是自然万物的生成变化,而“神机”则是超乎常人的奥秘力量。

下一句“我闻四时皆有春。”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之景象的感受,似乎在暗示春意无处不在,即便是在其他季节中,也能感受到春天那般生机勃勃的气息。

“春来天地已交泰,肃肃群阴岂可伸。”这两句描写了春天到来的景象,万物更新,天地之间充满了和谐与平静。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盛时刻的赞美。

最后,“金谷笙歌未尝冷,莫张威势嚇诗人。”诗中的“金谷”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而“笙歌”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诗人通过对音乐和自然之美的描绘,表达了不愿意被权势所震慑、希望保持内心自由与艺术创作的纯粹。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春天景色的细腻描写,而且也反映出了一种平和、中庸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界深层次美好之处的感悟。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和叔崇禽声放言

天以鸟鸣春,鸟声不敢止。

天以人鸣道,斯人其可已。

尔鸟固无知,喧啾亦何利。

鼓弄枝头晴,澜翻林外起。

不学九皋鸣,声闻可止此。

不学千仞翔,一鸣来瑞世。

古以鸟名官,列职有理致。

只有归去兮,陶公不尔愧。

人岂不如鸟,鸣则震天地。

不鸣千圣传,则鸣千古事。

诗翁莫浪鸣,文武道未坠。

形式: 古风

和叔崇橘花韵二首(其二)

厥包锡贡三千春,为花著句曾无人。

颗颗珠玑香万斛,薰蒸天地句风蘋。

充实先生诗兴发,韵严不数阳春雪。

龙蛇一纸开天荒,琅然吟破夜光月。

炯炯后皇嘉树中,精白任道言非空。

秉心高洁寄清赏,世人只解歌春红。

形式: 古风

和叔崇橘花韵二首(其一)

清和景气已非春,午阴浓处延诗人。

一杯佳茗沃嘉话,粲然三礼羞蘩蘋。

洞庭手植清香发,金粟银须照肤雪。

薰风十里漾芳思,万斛明珠剖胎月。

素华绿叶骚颂中,光生南国德横空。

朗吟受命不迁句,对花不饮无惭红。

形式: 古风

和咏飞春蔬(其一)

东轩清节乐春蔬,传到孙支百载馀。

一朝拂袖竟归去,应嗤介甫未忘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